听出皇帝的意思,袁可立道:
“的确需要调整。”
“但是陛下在调整的时候,需要和大臣商议。”
“不能再像这次的锦衣卫一样,不声不响地改为内廷衙门。”
说着,他向皇帝说道:
“请陛下明确,朝廷哪些机构是内廷衙门,哪些机构是外廷。”
“以后不要再随意改动,让外廷手足无措。”
朱由检微微皱眉,不愿意现在就定下来。
但是袁可立强求,否则就不再谈下去。
对他有些没法,朱由检也知道了文臣的态度。同样的套路很难对他们袭击第二次,以后再把外廷衙门改入内廷,绝对会有人抗争下去。
尤其是想到那些脖子更硬、历史上为大明殉节的文官即将回归,朱由检不愿在这点上纠缠,决定尽快定下来,保住胜利果实。
所以他明确道:
“内廷现有的十二监四司八局,以及锦衣卫监、上林苑监、三经厂、宝和六店等等,都是内廷衙门。”
“朕以后如何调整,外廷不得过问。”
“锦衣卫也对内廷违法人员有处置权,不必经过外廷。”
这是应有之义,也是以前的做法,袁可立表示认可。
只是请求皇帝如果做出调整,以后要知会外廷,免得外廷不知,事情产生混乱。
朱由检点头答应,然后提出要求,说道:
“内阁有个内字,应该归属内廷。”
“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同样应该属于内廷。”
一口气要了四个衙门,还包括最重要的内阁。袁可立有些生气,觉得这不是商量的态度,有些气愤地道:
“陛下若如此说,请和内阁大学士商议。”
“只要他们愿意彻底成为内廷衙门,老臣没有异议。”
朱由检心中讪讪,没有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说道:
“内阁、翰林院就和光禄寺、鸿胪寺一样,属于外廷偏内廷的机构吧。”
“但是詹事府要留给太子,以后由内廷任命。”
詹事府是辅导太子的机构,的确应该归属内廷。否则太子一个衙门都没有,实在太不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