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以后推行太阳历,把正月初一和朔日分开,那就更有可能引起文官集团整体抗议了。
所以在此之前,朱由检要提前做准备,先改变一部分文官的思维和观念,不能让他们觉得皇帝这样做得不对,然后集体抗议。
报纸这个工具,再次被朱由检想了起来。想要打造个平台,影响世人观念,让官员、士子争论。
一旦有了争论,文官就不可能形成整体意志。朱由检可以选择把支持的声音放大,然后形成决策。
像是磨勘法的事情,反对的官员就很多。但是朱由检通过在朝野制造舆论、影响大臣的态度,再用这些大臣,最终形成廷议。
报纸评论同样如此,以后朱由检可以放大支持自己的言论,让内廷控制的报纸转载,让朝野形成错觉,觉得皇帝的做法有很多人支持。
这样一些官员就会改变想法,同样选择支持皇帝。
所以报纸是一定要办的,要主动打造舆论平台,进而影响舆论。
舆论这块阵地他不抢占,就会被人把持。不能任由士子清议,影响朝廷大政。
东林党这种以讲学和关心时事凝聚起来的党派,也不能出现第二个。
朱由检打算催催吕图南,让他尽快把报纸办出来。最迟崇祯元年,自己要看到第一期报纸。
想着这些事情,朱由检为了进一步分化朝堂上的文官,继续道:
“现在先议一议,两位新增加的大学士,是起复旧臣还是廷推新臣?”
“起复有哪些人起复,廷推有哪些人候选?”
让群臣转向具体官职的争夺,而非和皇帝争夺权力。
群臣果然被这件事情分化了注意力,转向起复旧臣和廷推新臣的争议。
认为要廷推新臣的,以四位内阁大学士为首。他们虽然想增加阁臣,却不愿意新增加的大学士威胁他们地位。廷推新的大学士入阁,自然最为合适。
但是东林党和同情东林党的官员,却认为目前朝堂上有资格被廷推为阁臣的官员大多是阉党,不能从他们中廷推新的大学士,而是先起复旧臣。
但是目前朝堂上的东林党官员少不说,在起复旧臣的问题上,他们同样有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