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66章 资政院和致仕(2/8)
是个新机构,但明显是优待老臣,群臣都很热情。

    谁没有致仕的时候,群臣对此赞同的居多。认为皇帝是仿照前宋的资政殿大学士,设置官职给罢职官员以示恩宠。只是因为一些臣子没有翰林院经历,不能称为大学士,所以称大臣或卿。

    想到自己致仕后仍旧能够发挥余热,仍旧受人尊重,群臣纷纷认为,应该设立资政院。

    但是有一些人,却担心皇帝用资政大臣取代朝堂大臣,尤其是担心皇帝像设置四辅大臣那样,把资政大臣由虚转实。

    毕竟致仕臣子被起复,是很常见的事情。万一他们顶着资政大臣的身份,和当政的大臣争权,那就很麻烦了。

    所以他们希望皇帝明确资政院的权力,确认资政大臣不会成为实职。

    朱由检对群臣的警惕心实在无语,觉得这些人如果不把心思放在限制皇帝上,大明绝对会更强盛。

    但是在群臣要求下,他也不得不做出表态。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和群臣商议讨论:

    “资政院的官员不会担任实职,如果担任实职,必然正式起复。”

    “致仕官员起复为实职,必须要有特旨。”

    “六十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一次起复一任。三年任满之后如果没有新的特旨,那就自动离职。”

    “七十岁以上的,一次起复一年。每年都要有特旨留任,否则自动离职。”

    对此考虑很久,朱由检道:

    “例如韩爌,他今年已经六十二岁,如果三年后没有旨意留任,那就从内阁自动离职。”

    “长城督师王象乾,今年已经八十二岁。朕会每年都派太医检查他的身体,然后决定是否留任。”

    “让这样的老臣在边疆奔波,朕心中实在不忍。”

    “科道官员要监督这件事情,记得到时候提醒朕。尤其是吏科给事中,对这件事情负责。”

    这是在无中生有创造交换条件,用来和群臣商议。资政院还没有设立,就被朱由检拿去讨价还价。

    朝堂上年纪大的大臣听到皇帝的提议,都是心中一凛。

    他们知道这个制度如果实施,以后很可能用于所有六七十岁的老臣。这些上了年纪的老臣如果还想在朝廷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