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仔细审查。”
这是由朱国祯私修史书想到的,朱由检觉得不能放任。太祖成祖皇帝是大明皇室的祖宗,他们两人的形象,关系到皇权的稳定。
不能任由文人诋毁,败坏他们的形象。
甚至,朱由检想到后世的制度,觉得不但历史书籍要审查,以后所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都要进行审查。
只是现在没有那个条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先从历史书籍开始,以后再增加种类。
其实朝廷对这方面的事情也很敏感,而且一直都在注意,只是没有专门机构,没有专人负责。
郑士毅听到皇帝的吩咐后,当即就想起一件事情,说道:
“隆庆五年九月,工科给事中李贵和上奏,广东东莞人陈建私辑皇明资治通纪,具载国初至正德间事,里面的内容多有传闻失真。”
“因此这部《通纪》被朝廷禁毁,但是却有不法书商,打着禁书名号,大肆印刷贩卖。”
“臣以为舆情司可以从查处《通纪》开始,探查历史舆情。”
听到还有这件事,朱由检当即说道:
“里面记载了哪些失真的事情?”
“有没有这部书籍?”
书籍一时是找不到,毕竟这部书是禁书,宫中没有收藏。
但是里面的内容,郑士毅却听人提过一些,说道:
“《通纪》里面记载有方孝孺被诛十族,说是宗族坐死者八百四十七人。”
“还有仁宗诚孝张皇后大渐时,杨士奇举三事的事情。内容荒诞不经,以前所有史书未载。”
“臣以为应当查处,严禁这部书籍。”
朱由检听到《皇明通纪》不但编排成祖皇帝诛十族,还编造张太后的事迹,当即就是大怒,下令道:
“朝廷既有禁令,那就应该严禁。”
“舆情司和卫尉寺严查此事,收缴违禁书籍。”
“这些内容源自什么图书,又被哪些图书采用,都要严查出来。”
“这种编造的历史,不能任由民间流传。”
又想起那些打着禁书名号,大肆贩卖的书商,朱由检下令道:
“印刷禁书的商人,应该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