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92章 文思院和匠户(3/4)
工匠只需要每四年进京服役三个月,听起来似乎更好。但是以大明的交通,来回路上需要两三个月。可以说一次服役,就要耗费半年。

    而且更坑的是,他们还得自带路费。赶路时也不可能上工,同样不会有工钱。

    想着以后要改变这种制度,给匠户减轻负担。朱由检询问道:

    “有不愿上工的匠户吗?”

    “对那些人怎么办?”

    刘若愚道:

    “不赴班者,输罚班银月六钱,故谓之输班。每班有三个月,故而征银一两八钱,分为四年,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

    “有些匠户的手艺好,能够轻易交上这个钱,所以他们就不来上工。”

    “朝廷只能给他们加文思院官衔,才能让这些人过来。”

    “文官说要把文思院匠官革了,都是无知之言。”

    朱由检听到这里都惊了,知道大明的匠户制度,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匠户觉得他们服役苦,朝廷觉得现在的匠户不好管,让他们上工还得加官衔——

    双方都觉得吃亏,只能改变制度解决。

    工部的匠官牵扯太大,朱由检决定从内廷改起,说道:

    “统计一下内廷的匠官,看看吃粮的有多少人。”

    “内廷需要发多少俸禄,又能收到多少输班银?”

    刘若愚对这个已有统计,说道:

    “内府各监局匠官,带文思院副使衔者,总计二千二百五十有奇。”

    “如果这些人的俸禄全部由内廷支出,每年需要支米二万多石。”

    “班匠工银都是地方官员征解,不会运到内廷。”

    这句话让朱由检无语,又想起大明的财政根本就是一团乱麻,没有统一的转运衙门。

    这些钱地方收上来就用了,根本就不会转运到朝廷。谁能说清楚它们的去向,那才真是人才。

    这更让他觉得,户工二部不能不改,九边数百万欠饷、大明工业化的推进,都要求他调整户工二部,让两个部门适应时代发展。

    《崇祯长编》

    天启七年十一月庚寅:

    仓场总督苏茂相上言:

    京军岁支漕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