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官出身官员,除了少府寺官职之外,不能转任它职?”
“以后他们也不按磨勘法提升品级,而是看少府寺的官位,是否会有空缺?”
朱由检就是这个意思,先让文官配合、把工业化推进再说,以后匠官里面出现大才,他自然会特赐元士出身,让他们踏出少府寺。
现在嘛,就先给匠官设立少府寺这个大本营,让他们在里面发育。在文官的配合下,调动各方面资源,把工业技术完善。
同时,朱由检设立少府寺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政府的管理办法不适合用于企业,官办企业会有很大缺陷。
把工坊、厂矿划入少府,可以让它们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衙门管辖下,使用不一样的管理制度。用类似国资委的模式,管理工坊厂矿等企业。
这个考虑,群臣自然不知道。他们只是在皇帝表示不会把匠官任命在少府寺以外后,表示皇帝英明。
只要这三千匠官不按磨勘法晋升、不去和文官抢官位,那就没有妨碍。文思院划归少府寺后,正好把匠官限制在里面。
对于文官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以后的皇帝想任命匠官出身的传奉官,也能被他们用这个制度,把传奉官限制在少府寺。
可以说,设立少府寺后,文思院这个被他们视作大害的机构,再也不会成为大害。
这种把匠官传奉官绝根的大好事,群臣当然很欢迎,他们纷纷表示,认同少府寺成立。
朱由检为了防止他们反悔,还在朝会上投票。让他们同意设立正三品衙门少府寺,把工部的文思院、皮作局、鞍辔局、颜料局、织染所、杂造局、柴炭司、易州山厂,以及南京的文思院、织染所,还有大通关提举司、龙江提举司、清江提举司等造船机构,都划归了少府寺。
可以说,工部下属的零碎机构,除了宝源局划归户部钱法总署、军器局划归兵部军械司之外,只有节慎库、营缮所、抽分竹木局这几个衙门仍旧保留着,其它的都划给了少府寺。
对这些工部机构,朱由检打算一步步来,先把文思院这些边缘机构调整了,再动涉及利益很大的机构。
而且少府寺的设立,关乎到推动工业发展,这对朱由检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