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由检心中,仍旧倾向于把五彪遣戍。而非把他们杀了,拿去讨好文臣。
但是怎么给五彪减罪,需要有个说法。用皇帝旨意强压,那是愚不可及。应了月食的“失刑”星象不说,还可能让一些文官追着不放,质疑甚至掀翻他对阉党的处置方针。
所以朱由检看到姚士慎等人的奏疏后,便感觉到棘手,对此很是为难。
心中恼怒之下,朱由检把锦衣卫高层唤来,把奏疏甩到他们跟前,大骂道:
“看你们干得什么事,定个罪名都拖拖拉拉。”
“现在好了,文官都说五彪可杀,不杀就是失刑,你们有什么话说?”
把难题甩到他们身上,看他们有什么话说。
郑士毅、刘侨、戚昌国等人看了一下奏疏,知道了皇帝为何生气。
五彪的处置方针,是皇帝在上个月掀翻阉党后就定下来的,还让他们赶快办。
结果他们碍于情面,让五彪在锦衣卫狱中待着、没有及时定罪。
如今拖成这样子,被文官揪住了这件事。
郑士毅等人既感动皇帝没有迫于文官压力违背承诺,心中又有些后悔,觉得不该拖这件事。以至于让皇帝为难,让文官盯住了锦衣卫。
沉默良久,还是文荫后代、对文官了解更多的锦衣卫西司房提督、卫尉寺卿刘侨道:
“事已至此,即使三法司会审结果也难以改变。”
“臣以为当举行廷鞠,由朝廷大臣定罪。”
鞫的意思是审问,廷鞫的意思是在朝廷审问。
大狱廷鞫,是明朝大臣的三大权力之一,和大事廷议、大臣廷推并列。
廷鞫的决议,高于三法司会审。在大理寺决定处死五彪的现在,想推翻他们的决议,一个办法是举行三法司会审。但是大理寺就是三法司之一,让三法司会审推翻大理寺的结果很难。所以刘侨建议一步到位,直接举行廷鞫,在朝廷上审判:
“按照旧制,廷鞫可以由三法司奉旨于午门前鞫问,也可以加上其余九卿,还可以加上锦衣卫,以及必须参加的六科掌科官。”
“臣以为陛下可让九卿、六科、锦衣卫一起参加廷鞫,审问田尔耕等人。”
这是刘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