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这篇文章传得沸沸扬扬,事情已成定局。”
“你就不用理会这件事,不要为他瞎操心!”
久经宦海,袁可立对钱谦益这样的官员见得多了,如今不过是又一个罢了。
想想温体仁的奏疏,还有皇帝特意召开会议、留下钱谦益的事情。
袁可立隐约猜到,皇帝昨日一定是像之前召见他那样,试探钱谦益是否愿意合作。如果钱谦益不给回复,很快就会走人。
在皇帝施加的压力下,钱谦益没有抗住,也是情有可原。
以袁可立对当今皇帝的认识,他觉得这篇文章之所以传播得这么快,钱谦益多半是收到具体指示,在昨日回去后就连夜写的。就连对外通气,时间都有些来不及——
甚至,就算有时间,钱谦益这时也不敢和他人通气。温体仁昨日在文华殿上,还在指责钱谦益是结党欺君之神奸。钱谦益若是这样做,那就是坐实了这件事。
所以这篇文章,就是皇帝逼钱谦益写的投名状。代表着钱谦益这位东林党新领袖,愿意投靠皇帝。
对朱由检的做法很了解,钱谦益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件事。
但是倪元璐却没想明白,而且他内心之中,不愿意相信钱谦益是这样的人——
六君子、七君子榜样在前,天下人都钦佩他们的风骨。
钱谦益这个东林党新领袖,骨头怎么会这么软?
此时此刻,倪元璐心中,当真有种幻灭感。实在不相信自己钦佩的东林君子,党魁是这个样子。
不仅是他,在京东林党人,看到钱谦益的文章后,都有些不愿相信。
尤其是那些随着钱谦益上疏的,更是气得大骂,觉得钱谦益坑了他们——
自己这些人随他冲锋陷阵,结果钱谦益撤了不说,还在后面背刺。
这让他们如何能心平气和接受,以后还如何追随钱谦益?
可以说,经此一事,钱谦益在政治上的声誉,受到毁灭性打击。他以后再上疏言事,很难会一呼百应了。其他人在附和他的奏疏时,都要想想是否会被背刺。
朱由检让钱谦益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算完全达到了。
作为一个不成熟的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