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邮递业务的前景,也看到了太仆寺在这个行业的优势。已经打算在各地成立类似的公司,负责信件邮递、邮运物品等等。
这些人在免费发行的增刊上,掀起一场大辩论。虽然没有稿费,他们也乐此不疲。
这个门牌号,也是卫尉署的功劳。在京城各个大街小巷的名字完全确定后,他们根据房屋,为各家订上了门牌号。并且登记户口、重新发放户口簿,确定常住人员和临时居住人员。
毕竟这不是花他们的钱,内府监也称得上朝廷机构,执掌者更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他们当然要卖面子,花钱订阅支持。
所以在朱由检看来,廷议的结果基本能够确定了。他现在关注的是,报纸上的杂音。
“陛下是想从举人开始,重新让万民集议。”
但是也有人欢欣鼓舞,负责重制礼乐的刘宗周,就是其中一员:
“国人大会,这就是大明的国人大会啊!”
刘宗周在琢磨周朝的制度,为大明重制礼乐。所以他看到举人集议这件事,便想到了周朝的国人大会。认为皇帝要把这项权力,重新还给民众。
朝廷会参考集议结果,制定相关政策。每个举人都有神圣的一票,让他们慎重选择。
这件事成果如何暂不好说,但是在京城的报纸订阅服务推出后,很快受到了欢迎。
但是其他官员,就不是这个想法了。他们想到以后举人等士民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便把眉头紧皱。认为这样做颠倒纲常,让士民难以管教。官员说一不二的权力,会受到严重侵犯。
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时公然反对。
所以大部分官员的态度,已经转向支持增加县官。
现在,他就在催着太仆寺的官员,把邮递公司的章程定下来,吸引各地商人,在当地开办分公司。
官员则是觉得,自己若反对的话,说不定就会有举人聚集在家门口,让自己出不了门。
“或者说他的性格中有投机取巧的因素,已经深入骨髓!”
这个决定,让京城所有举子欢呼雀跃,也让官员震动。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皇帝竟然把决策的事情,交给所有举人。
尤其是京城各个衙门,在内府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