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他也不好打探。只能按下不解,苦笑道:
“我的才学自己知道,如果能中举的话,登科应该没问题。”
“但是江南乡试的难度李兄也知道,就连张溥那样的才子,现在也没中举呢!”
进士名额扩充,而且多了副榜出身。周茂兰自忖自己若能成为举人,登科的可能很大。但是江南乡试的录取名额虽是全国最多,但是相比南直隶众多的读书人,仍旧还是太少。他感觉以自己的学问,很难考取举人。
李玉也知道江南乡试的难度,劝他道:
“圣上恩荫周兄弟为太学生,而且明确说了只要能通过礼法数算考试便能任官,兄台何必还要考进士呢?”
“只需在太学用功几年,通过考试也就能做官了。”
“何必盯着科举那条路,和贫寒士子争机会。”
周茂兰听了有些心动,但是想想父亲的名声,他若恩荫入仕,可能有损父亲的君子之名。所以他的心里,仍旧有些犹豫。
似乎是看出了他的为难,李玉道:
“周兄是不是觉得恩荫入仕名声不好,所以有些不愿?”
“但是你这样的想法,可是辜负圣恩。”
“圣上看我写的《清忠谱》时,多次称赞周兄为忠臣孝子,当为官员之子表率。”
“你若不在朝廷效力,岂非枉顾圣意?”
说着,他想起皇帝有让自己从钟鼓司抽调人员、组建皇家乐团的事情,说道:
“周兄若担心有人对你有非议,可以不在外朝任官。”
“你如今深受皇恩,可以像为兄一样,在内廷中任职。”
“现在的内廷,可不比以前大多都是太监。圣上为了防止出现又一个魏忠贤,有意提拔一些勋贵忠臣之后,在内廷衙门任职。”
“不瞒周兄,愚兄便已经打算,过些日子就去内廷任职。”
“周兄若来的话,可以帮衬一二!”
对此极为惊讶,周茂兰万万没有想到,李玉已经打算进内廷。想到内廷的那些太监,他坑坑巴巴地道:
“李兄就不怕,那些阉……太监为难你吗?”
想到父亲等人的惨死,周茂兰既是痛恨,又有一些害怕。不愿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