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330章 大学生和大学堂(3/7)
 如今听到张溥想解说这件事情,朱由检当即认真聆听,正色道:

    “还请张卿解惑!”

    张溥见皇帝如此重视,还向自己请教。心中十分激动,觉得皇帝是一位善于纳谏的明君,沉声道:

    “大明科举之盛,历代从所未有。”

    “进士三年一科,每科进士二三百,三十年就是二三千。”

    “举人三年一科,各省举人名额合计一千四百多人,三十年就是一万四千多人。”

    “县试和府试每年都考,院试三年两考,每次录取的秀才,约有三四万人。三十年积累下来,就有六十余万之多。”

    “这些秀才除了向上考取举人外,只能凭借身份出入公门,在乡间获得一席之地。”

    “实在是朝廷取用的举人太少,他们没有出路啊!”

    秀才在大明的科举制度中,可以说是最底层。但是他们又有一些特权,有可能得到任官的机会。

    只是这个机会实在是少,大部分秀才都轮不上。很多秀才既考不上举人,也没有门路当官。很多人也不愿自甘堕落从事工商,只能凭自身秀才的身份,在乡间谋取一席之地。更有的一直在县学、府学,一直在当学生。所以生员这两个字,成为秀才的代称。

    这些怀着愤懑的生员,喜欢闹事的非常多,他们聚集起来,甚至能影响整个大明的舆论。

    张溥提议把举人名额增加,就是这个考虑——

    他想让大明的生员有更多的机会,为这些生员谋利益。

    朱由检听着张溥的说法,心中惊讶于大明有功名的读书人之多,也大概明白了大明的生员为何喜欢闹事,而且影响力巨大。

    因为以他的视角看来,这些生员就是失业的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

    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失业,能不发牢骚吗?

    他们在民间引发的动静,同样也会很大。

    所以,朱由检听完张溥的话之后,心中计算了一下,说道:

    “听你这么说,秀才升为举人的几率,现在已不到百分之三。”

    “举人升为进士的几率,则有可能达到一两成。”

    “难怪天下之间,有金举人银进士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