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若有人敢推诿,吏部立刻罢免!”
群臣听着皇帝的命令,更加认识到这件事在皇帝心目中的重要性,同时羡慕地看着袁可立――
他们都能看出,黄立极只是幌子,皇帝真正要用的,是兵部尚书袁可立。
黄立极只是因为内阁首辅的身份,在明面上统筹,负责的是吃力不讨好的救灾事宜。
袁可立的戡乱任务排在更前,而且如果做好了,有可能得到紫阁功臣席位――
毕竟他现在不仅是负责戡乱的委员,还是兵部尚书。什么乱子被平定,都有功劳分润。
可以说,袁可立通过这个任命,已经获得了内阁首辅的权力,能够名正言顺地插手其它衙门,让他们必须配合。
这是卸任三法司职务的袁可立,没想到的事情。
因为之前在担任协理三法司大臣时,他没少被一些官员非议,认为他这个兵部尚书不应该插手其它衙门。
皇帝听从他的请求,撤掉了协理三法司大臣职位。没想到如今又设了个戡乱救灾委员会,仍让他插手其它衙门。
有心不接受这个任命,但是袁可立想着皇帝所说的灾情,却是心情沉重。
他在内心之中,是不怎么相信皇帝的托梦说法的,但是皇帝这么郑重其事地为救灾移民做准备,还是让他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以他对皇帝的认识,当今皇帝很少会做没意义的事情。
如今大张旗鼓地调动整个朝堂的力量,可见旱灾之事,皇帝在内心之中已经确认。
考虑到千万人受灾的可能,袁可立觉得无论会不会发生,都要帮皇帝做准备。
同时想到收复辽东的重要性,他更为自己的老朋友孙承宗捏了一把汗,皇帝这么希望平辽,如果孙承宗不能达到要求,很可能有大麻烦。
所以他请求道:
“陛下,平辽非一时之事。”
“臣请陛下多给些时间,不要急中出错,反而误了时间。”
朱由检点头应许,说道:
“决策朕已定下,具体由卿执行。”
“卿可和孙督师等前线将领商议,确定戡乱方案。”
“朕的要求是,最好在崇祯十年之前,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