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臂板,用以传递信号。
这个方法提出后,群臣已经惊叹得不知要说什么好了。
皇帝脑海中层出不穷的想法,让他们应接不暇,感受到自己和皇帝的差距:
沿用了几千年的烽火台,都没有人想出改进信息传递的方法。
到了当今皇帝这里,改进的办法却一个一个冒出来。
不用试验,他们就能想到,用臂板传递信号,是非常可行的措施。
在烽火台上安装木杆和臂板,也不需要增加多少成本。
甚至中间传递信号的士兵都不需要学习旗语,他们只需要摹仿前一个发出信号的臂板,摆动自己负责的臂板就行了。
最需要增加的,是一个用于观察的望远镜——
这样士兵才能看清十里之外的烽火台,知道他们的臂板怎样放。
(法国工程师克劳德·查普在1790年代设计的臂板系统,1830年遍布整个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发展出类似的通信方式,可以统称为摆臂式讯号机系统)
所以群臣很快通过了建造臂板的提议,在居庸关和昌平镇之间,试验用臂板传递信号。
旗语和臂板的事情,就这样确定下来。
朱由检让兵部、太仆寺和海军衙门合作,制定一套海陆通用的旗语臂板用语。
然后他又提出了一种,用灯光传递信号的办法。
命小太监取来一盏油灯,朱由检让他用红布蒙住,然后快速拿开。
如此来回几次,朱由检看着不明所以的群臣,询问他们道:
“你们觉得,用这种光暗的变化传递信号如何?”
“暗代表阴,用数字0表示,记录时可以简单记成点‘·’。”
“亮代表阳,用数字1表示,记录时可以简单划个杠‘-’。”
“以点和杠代表数字和字母,就能像旗语一样,传递复杂的信息。”
这个比旗语还要抽象,也更难以理解。
毕竟旗语两个手臂一横就代表1,变化角度代表其它数字,群臣都能明白。
但是用灯光明暗代表1和0,再用0001、0010这样的数字代表1和2,他们的脑子一时间转不过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