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紫阁功臣画像,让与会官员瞻仰。”
“它对面的宗人府改为理藩院,作为处理宗藩等藩属事务的地方。”
“大理院和都察院、刑部仍旧组成三法司,未来在长安街一带建官署。”
三法司衙门的位置,不在承天门前。甚至都不在长安街一带的大时雍坊,而是在阜财坊里面。
朱由检的想法,是趁着这次朝廷机构调整,规划新的衙门地点。不然随着大理院的机构完善人员增加,现在的大理寺衙门会放不下。
都察院同样如此,他现在对不受掌控的科道官员不怎么待见,但是在以后把都察院和大理院改组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后,必然会增加监察人员,整顿大明吏治。
所以他想在五军都督府西面的大时雍坊,拆迁出一块地盘,把三法司都放在这里,方便处理公务。
这是长久的准备,现在因为钱粮不足,只能暂时放下,让三法司有个心理准备,不要胡乱扩建。
同时,枢密院和政务院南边的西江米巷、东江米巷这两条街的地方,也被他规划了用途。以后都要拆迁,用于建造衙署。例如朝鲜等国派来的使者,可以在这一带建使馆。
袁可立听着皇帝的安排,没有发表意见。
他现在已经是枢密同知、执掌枢密院事了,对于军事以外的事务,实在不宜发言。
甚至,因为在机构调整时兼着兵部尚书,他现在实在位高权重,所以向皇帝请求,卸任顺天府尹等兼职。
朱由检听到这个请求,眉头微微皱了皱。因为袁可立在顺天府尹的位置上干得不赖,让他实在不想换。
今年京畿大旱,若非袁可立组织得力,京城附近的局势,绝不会这么安稳。
京津公路、诸王府等工程,也不会这么顺利展开。
而且他还担心的是,建虏有可能像历史上一样破关。那时京城防御,需要得力官员。
袁可立就是他看中的主持京城保卫战的人物,在确认建虏还会不会破关前,他不想更换顺天府尹。
所以他安抚道:
“袁卿勇于任事,不要在乎物议。”
“卿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不要心有疑虑。”
袁可立正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