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应该限定在军事机密事务,寻常的军事事务则不必这样。”
朱由检听着这番言论,又冒出一个想法,说道:
“韩卿此言甚好!”
“朕之前就让通政司成立公文处,并且让锦衣卫保密司入驻,负责军情机密和银章密奏事宜。”
“现在看来,应该更进一步,在公文处下面成立军机科,专门负责军事机密类奏疏。”
“其它财政、礼法、藩属等事务,也应专门分科。”
“选择可靠人员,去通政司任职。”
这个提议说出,通政使吕图南眼前一亮。
要说这次五院调整中最受伤的是谁,那是非他莫属了。
原本通政使和大理寺卿排在九卿最后,级别同是正三品。通政使地位还高一点,稍微高于大理寺卿。
结果这次五院调整中,通政司丝毫没变化,甚至没有和六部等衙门并入政务院。
大理寺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五院之一的大理院。
虽然在五院中排行第四,和政务院、枢密院这东西二府不能比。但是大理寺的官职,却实实在在提升了品级。大理寺的官员,也有了更高的提升空间。
与之对比,通政司职官几乎没有变化。只有杨嗣昌凭借个人能力,被调入了枢密院。
尤其是曾经归属通政司的六科,这次被划给了大理院。吕图南这个通政使,对此实在很伤心。
现在,他这个通政使不但排在九卿最末,甚至有声音冒出:说通政使这个正三品官职撑不起九卿的名号,应该把九卿的称呼,让给同属五院的理藩院掌院。
如今皇帝终于想到通政司,这让他有些激动地道:
“臣以为科级实在太低,应该把公文处提升为公文厅,下设军机处、财政处、礼法处、藩属处等处,分管相应奏疏。”
“将来奏疏到达通政司后,由公文厅处理,送给分管的大学士。”
这样一个流程,和以前相差不大,但是通政司却多了一个分类权。下面也增加了一些机构,能让通政司的官员稍有慰藉。
朱由检点头认可,觉得这有利于自己给大学士分工,而且没有给内阁增加僚属,没扩展内阁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