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军队每年需要的五六百万两辽饷,那就实在太少了。
所以朱由检听得反而更动心,向群臣道:
“诸位都听到了吧?”
“若是实行义务兵役制,养兵百万的花费,也就在千万两左右。”
“如果朝廷的辽饷全部用于供养义务兵,可以养五十多万军队。”
“如此兵力,何愁建虏不能平?”
听得一些臣子都有些动心,尤其是枢密院的官员,对此十分心动。
毕竟服役的要求对他们来说算不上什么,五年的文职工作经历,对他们轻易而举。
反而是国人服役的规定通过后,他们能轻易征集几十万军队,用于建功立业。
杨嗣昌就积极支持这个政策,大声道:
“臣以为不但议员要服役,所有想获得选举权的国人,都必须要服役。”
“不能为国出力,又怎能称得上国人?”
听得群臣大怒,大声指责起来。
他们和皇帝对喷还有一点顾忌,但是喷杨嗣昌,那是丝毫没有压力。
一时间,杨嗣昌遭到有生以来,最激烈的抨击。
有人大声指责,说他这个提议像之前的加征辽饷一样,不顾民间疾苦。
还有人语气较温和,认为为国出力的方式不止服役一种,依法纳税同样是在为国出力。
不管怎么说,群臣都产生了争论,不再像之前那样,几乎异口同声地反对服役。
只是这点人的声音,显然无法和大部分臣子抗衡。考虑到这件事反对的声音比较大,兵役制度改革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朱由检暂时退让道:
“不愿服役的国人,可以缴纳免役钱代替。”
“例如辽饷加派,就可以看做免役钱。”
“那些服役的卫所士兵,可以不用交辽饷。”
“他们的总体税负,不得超过十一税。”
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朱由检继续道:
“其他应募从征的士兵,愿意以义务兵身份服役的,服役期间可以免去三十亩地的辽饷,同卫所士兵一样最高征收十一税。”
“兵部兵役司要做好统计,给那些不属于卫所的义务兵,发放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