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442章 悬在所有官员头上的利剑(1/7)
    韩一良的奏疏,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一是这种弟子弹劾座师的事情非常罕见,是对官场规矩的破坏。

    以后很多人见到韩一良都会绕道走,不愿意和这种六亲不认的官员有交际。

    二是皇帝的态度不寻常,没有像以前那样,对御史的风闻奏事大多留中不发,似乎有针对韩的意思。

    这让一些人不由猜测:

    皇帝是不是对韩不满,想要把他拿下去?

    毕竟韩一良上奏的事情实在称不上大,只是韩的亲戚收受礼金而已。

    这种事罚酒三杯也就过去了,值得在朝会上专门讨论?

    一时间,各种传言甚嚣尘上,大多在讨论下任首辅的事情。

    至于礼金案本身,反而没有多少人说。

    毕竟韩一良提供的证据实在太扎实了,甚至反贪署还把送礼的人控制起来,拿到了详实的口供。

    除非韩的亲戚能证明和送礼的人根本不相识、也没有接受过礼金,否则就摆脱不了逃税罪,要被依法惩治。

    这让很多官员感叹,以后让亲友代收礼金也得注意。

    以前这一块还有些模糊,但是有了赠与税后,朝廷能光明正大地追究这种行为。

    如果亲友在被控制后顶不住,还有可能把自己供出来,让自己摊上受贿罪。

    这种担心,在韩一良接到批复,把韩亲戚带到反贪署问话后,几乎达到了顶峰。

    京城的官员几乎都关注起了礼金的事情,把今年收到的大额礼物、尤其是赠与税通过后收到的,想法悄悄给退回去。

    否则这就是现成的罪过,甚至会被送礼的人当把柄――

    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去补税,把自己给供出来。

    风险这么大的事情,有些人实在是害怕,打算先观察一下风向,以后再想办法收礼。

    可以说,朱由检用韩一良遏制贪腐的想法,起到了一定效果。

    送礼的风气暂时被遏制,没有继续恶化下去。

    一个表现就是今年的昂贵礼品很难卖,大多数商家开始主要做十两以下的礼物――

    这样能规避赠与税,也有更多的人买得起。

    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