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微微点头,继续询问他道:
“那么嫡长子继承制和嫡长房继承制,是否都符合这句话?”
群臣纷纷发表意见,认为都符合嫡长继承,符合《春秋》所言。
唐宋的嫡长子继承人固然是先贤定的,本朝的文官荫叙制度,也是国初的文官定下来的。
两者都符合古礼,不能说哪个有错误。
然后朱由检又问:
“嫡长继承的目的,是为继承稳定,避免引发纷争。”
“都是立嫡立长不立贤,嫡长子继承制和嫡长房继承制,哪个更加稳定?”
这个很多人心中都有答案,温体仁当先说道:
“嫡长房继承制更稳定,只要继承顺序排在前面的人有子孙,后面的人就无夺嫡之望,不让其生异心。”
“反之嫡长子继承制下,只要失了嫡长孙,嫡长子的继承人位置就有可能不稳。他的同母弟、庶弟,会争先恐后夺嫡。”
“所以本朝实行嫡长房继承制,比前代更加稳定。”
朱由检对此颔首道:
“礼法制定,要防人性之恶。”
“嫡长房继承制之所以被确定,就是为了稳固嫡长子的继承权,不让其他人生异心。”
“所以太祖之时,为文官荫叙定下嫡长房继承制。”
“建文君之所以被立,也是源于此制,但是太祖又以继嫡越过元嫡,让世人不明所以,以至埋下祸患。”
“成祖靖难复旧制后认真揣摩,才明白太祖的深意。”
“所以本朝自成祖之后,一直是用嫡长房继承制,到世宗时再次完善。”
“如今要制定《大明继承礼法》,为何要放弃这么好的制度,重新使用缺漏多多的嫡长子继承制呢?”
“难道你们认为,用嫡长子继承制能选出更好的继承人?”
群臣尽皆摇头,没有人如此认为。
嫡长继承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不是为了选出贤能之人——
毕竟嫡长顺序非常明确,谁是贤人那就说不准了。实行立贤制度,太不利于安稳。
所以都是立嫡立长不立贤,更稳定的嫡长房继承制,自然更加优越。
在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