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拿到海外发行的,只有几十部。
正是因此,大部分的电影投资人,往往是以能够在香江市场回本的标准来衡量投资预算的。
90年代之后,香江院线市场跟世界各地的院线市场一样,把单厅大型影院,改成了有多个放映厅的小影院组成的影城。
这样可以同时多上映几种不同的影片,让观众来选择。之后,电影上映的时间才逐渐开始增加到2个月左右。
因为,电影院的多厅放映,导致某部电影扑街,实际上,对于电影院整体的上座率影响不大。
而能够给观众提供不同影片来选择,反而让院线的业绩更稳定,所以,电影下画的时间可以延长。
目前,香江电影市场上水准之上的电影票房区间是在几十万元至两千多万元之间。大部分的电影剧组都没有幻想拿到500万以上的票房。
所以,正常的香江电影制作预算多是低于300万元的。只有极少数卖座的导演或巨星,其片酬和票房号召力靠谱,所以,才敢于搞出制作成本500万元以上的大制作。
没错!五百万以上的预算就已经算是大制作了,而一千万以上的预算,这个年代更是凤毛麟角。
刘森思考片刻说道:
“这部电影的预算,提升到1000万港元吧。1000万元预算,其中,五成的拍摄费用,五成用于后期制作。希望电影的质量不要让我失望!”
原本84年上映的《开心鬼》,预算才不过200万港元,虽然,整体上还是小成本电影。但却靠着剧情和演员契合,以及电影的音乐更是成为画龙点睛的手笔。但由于预算问题,打磨的还是不够精细。
光是电影拍摄过程中需要消耗的电影胶片,就需要精打细算。因为,预算本来就不多,不省着点拍,可能胶片都不足以支持到剧情全部杀青。
好莱坞电影同行拍摄一部电影即使不用特效,也比香江电影更精致一点,本质上,其拍摄所消耗的胶片就比香江同行要多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后期制作过程中,拥有大量的素材可供剪辑,提升质量的余地自然就更多了。
刘森把预算提升到1000万,演员和剧组的片酬不准备搞的太高。那么,大部分的预算将会投资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