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有露过面。
府衙之中,县令听说泾阳王的队伍已经离开了城内,暗自松了口气。
还好
不,是幸好
安然无恙。
太好了。
“县尊,您很紧张?”县丞看着自己的好友,似乎是看出了什么。
县令摇了摇头。
“你不懂。”
???
县丞不明白了。
你说都不说,我怎么懂?
“行了,不说了,今天高兴,晚上咱们喝点。”县令笑道:“这压在心口上的石头,终于挪走了,轻松了。”
这下县丞明白了。
这说的是泾阳王啊。
也是,的确是该紧张的,毕竟,王家跟泾阳王之间的关系,可不算好啊。
去年的事情,他自然也听说了。
毕竟,县令是王家人,消息也传过来了。
离开临沂城,队伍朝着登州的方向出发。
自南向北走,只能走陆地上。
李复跟苏定方坐在一辆马车里。
“殿下,今年朝廷开了秋闱,这也是贞观年,第一次开始科举考试,不知道到最后,有多少人,能走到长安,走到陛下面前。”
李复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
“科举?”
“是啊。”苏定方点头:“殿下没留心吗?”
“这我还真没留心。”李复说道:“我倒是知道,前隋的时候就有科举了,隋炀帝在位的时候,大力推广过。”
说起这事儿,天下人谁都能骂隋炀帝,因为他干的事儿,的确是糟践人。
但是那些出身寻常的读书人,还是不要骂了。
“唐承隋制,隋规唐随,武德年间,太上皇正式推广科举,这我还真没留意,原来大唐已经有三年没有开科了。”李复惊讶说道。
“这三年,或许,有种种原因吧。”苏定方笑了笑。
李复也点头。
理解,理解。
当年上学的时候,书上说,李二凤整天喊着什么,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印象老深刻了。
当初年轻啊,还以为李二凤为老百姓出头,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