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会被山匪盯上。
但是眼下这一支队伍,除非山匪不想活了,想早点投胎,不然也不会不长眼的连护卫身上的甲胄,腰间的长刀,手里的长枪,背后的弓箭都看不到。
这样的队伍,山匪来冲击,还没近身,就得死半道上。
晚上,众人在一处空地上安营扎寨。
李复坐在小板凳上。
“这一趟出来,还算顺利,顺利的我都有些不习惯了。”
“怀仁,可不敢没事瞎想,再想出事儿来。”姜确笑着:“平平安安的不就是最好的吗?而且,你看看你带的这些人,个个都是虎狼,还有苏将军坐镇,这种情况下,谁要是敢对你下手,那真是自寻死路了。”
“如此大张旗鼓的来回,当地官府都得留意着,但凡出了差错,他们也脱不了罪责。”
李复微微一笑。
“人呐,还是一个‘势’字,势强则安,不变的道理,往后但凡我要是出行,还是如同这回一样,怎么高调怎么来,路过一个地方,哪怕是不打招呼,也得让人家知道,泾阳王的车驾,走过这个地界。”
“以往在长安城就对你动手的人,他们也没想有什么好下场。”姜确说着。
“不是没想有什么好下场,是心存侥幸,是觉得自己能行。”李复解释着:“他们想改天换地,他们觉得,宫中坐着的那位,位置还不稳,趁着没有坐稳之前动手,比拖沓下去,要有希望的多。
如此,不惜打着太上皇的名义。
可是,太上皇早就不是以前的太上皇了。
太上皇的确是上岁数了,可是脑子也不糊涂。
家里怎么折腾,那是家事。
容不得外人置喙。”
李幼良和李世民,谁跟李渊亲?
更别说什么罗艺了。
李渊知道李幼良造反的时候,在大安宫中说的那些话,李复可都还记得呢。
李渊心里很明白李幼良是个什么样的人。
只是,创业之初,身为李家亲戚的李幼良,有个名头。
两人是兄弟,安抚宗亲,给个郡王。
但是李幼良干的那些事儿,李渊不喜欢。
这样的一个人造反,李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