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但是我在仔细看了去年的计价单,特别是后两个季度的计价,你们在对三工区的两个施工队在土石方方面的计价我有些不理解的地方。不但这个,还有你们在二工区的临时用工上我也觉得有很大问题……”
滕林远提出的这些问题,其实只要较真推敲,都不难发现,因为这些都是为了处理某些问题不得不在计价中采取的变通做法,这是当时李聪认可的。现在滕林远把这几个问题提出来,丁辉并不觉得有多意外,反而说明滕林远也确实是个有经验的项目经理,能够很快觉察出有问题的地方。
丁辉没有隐瞒,把当时工地上出现的问题,以及项目部当初存在何种困难,李聪不得已为之,做出这样处理的原因都一五一十地向滕林远做出了解释。倒不是丁辉要“出卖”李聪,而是没有隐瞒的必要性,就像有些账目实在无法处理,要从物资部走账是一个道理,有些账目也要从计价中想办法处理掉,这是所有项目几乎都存在的情况。
滕林远听完丁辉的解释,陷入了沉默。说实话,他并不满意丁辉的回答。丁辉年逾40,在计划部深耕多年,经验丰富,如果他真的想要把事情做的漂亮,那他滕林远没这么容易就能找出问题来。既然能这么容易就发现问题,那就只有两个可能,一是丁辉当时根本就没想把事情做的天衣无缝,他跟李聪之间不是那种十分信任的关系,否则丁辉不会不帮李聪掩饰好。而第二种可能,是丁辉的水平确实也就如此,滕林远现在还不想如此下结论。
丁辉的一番话,将原因都归结于事李聪的指示,他只是照办而已。这也是滕林远不满意的地方之一,他不相信丁辉在其中只是扮演了执行者的角色,如果李聪要这么处理账务的话,他丁辉也或多或少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那在过程中丁辉肯定会出谋划策将风险降到最低,而现在丁辉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老狐狸。
滕林远知道再深追究其实也没多少意义,本来自己今天把丁辉叫过来的目的也不是要追究以前的责任,毕竟审计部都没有抓着不放,他又何必呢。
“到底是不是这样,丁部长想必心里最清楚,我再多问也没多大必要。把你叫过来,主要是想跟你探讨一下,如果以后再有类似的事情,我们该如何应对。我想听听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