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渠,‘灌溉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皆受益’。那时,这里的百姓就开始利用车厢渠种植水稻了。
在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成功开通了通惠河,为京城地区的水源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使得水稻种植得以大规模展开。运河两岸的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稻米产量逐年提升。
后来,满清康熙皇帝发现了一种早熟的水稻品种。这种水稻色泽微红,气味香甜,口感丰腴。稻种产自康熙皇帝自种的御田,而它也是康熙皇帝亲自发现和选育出来的。因此,人们称它为“御稻米”。
也就是发展到今天的“京西稻”,就是教员同志吃了这种稻米都说它好。
前几年,教员同志在读《红楼梦》时,看到写贾府的庄头乌进孝进贾府交租,常用米千余石,而专供贾母享用的“御田胭脂米”只有“二石”,这引起了他的关注。
他令农业部查询了“御田胭脂米”的产地,得知其产自京西。他发现京西稻就是书中所谓的“御田胭脂米”。为了满足政府招待国际友人的需求,他希望粮食部门能够收购一些这种米。”
三大爷听到教员同志的赞扬,不禁惊讶地问道:“嚯!原来你让我们种植的水稻这么有来头啊!既然教员同志都说好,那肯定是个好东西!”
刘之野笑着点头说:“这稻子在京西地区才种了一两万亩,产量不多,需求却大,一般的领导干部都吃不上。前景确实非常可观,值得推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