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564章 刘之野的“摸鱼行动”!!!(2/8)
察看现场情况,把各单位的实际状况摸得清清楚楚。

    没过多久,他专程到燕大区某生产基地考察时,发现农场大部分作业都改用机械操作,当场竖起大拇指称赞:“干得漂亮!机械化这条路子走对了!”

    刘之野实地考察当地水利条件时,主动向随行人员分享刘家庄多年积累的水产养殖窍门,讲解过程细致入微。

    这番专业讲解让在场干部颇感意外。

    随行秘书见状笑着解释:“首长的老家是刘家庄的,刘家庄的水产养殖名誉京城!当年正是在……”

    陪同人员这才恍然大悟,纷纷以崇拜的目光看向刘之野,没想到这位军旅传奇,在养殖业上也很有一手。

    初到后勤部履新的刘之野,第一把火就烧向了官兵的伙食保障。

    这位在军旅生涯中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老兵深知,这看似简单的“吃饭问题”,实则是一道需要精打细算的复杂方程式。

    翻开他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的字迹间,“让战士们吃饱吃好”这八个字被反复圈画,甚至还用红色墨水重重地勾勒着,仿佛在诉说着这位老兵的执着与坚持。

    在他的办公桌上,一份份来自基层连队的伙食调查报告堆叠成山,每一份都被细心地标注着笔记和批注。

    刘之野心里跟明镜似的,虽然国家给予部队的物资保障标准确实比普通百姓高出不少,但要让数百万官兵吃得饱、吃得好,这绝非易事。

    刘之野常常对身边的参谋说:“战士们的餐桌,就是我们的战场。一顿饭没做好,可能就影响到一场战斗的胜负。”

    为此,他亲自带队下基层调研,从炊事班到训练场,从厨房操作间到餐桌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他注意到,有的部队因为地处偏远,新鲜蔬菜供应困难;有的单位炊事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伙食质量不稳定;还有的官兵因为训练强度大,对营养搭配有特殊需求。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刘之野组织后勤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建立区域性食品配送中心,确保新鲜食材及时送达;开展炊事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伙食制作水平;聘请营养专家,为不同兵种制定科学的膳食方案。

    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全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