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93章 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的宏图伟业与悲剧落幕(3/5)
曾一度效忠朝廷,但其死后,其子田季安试图步其父后尘,继续割据。宪宗审时度势,一方面以军事压力震慑,另一方面运用政治手腕分化瓦解叛军内部,最终迫使田季安归降,魏博地区重回中央统治之下。

    然而,宪宗平藩之战中最艰难也最具决定意义的一役当属历时数年的淮西之战。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在其父吴少阳去世后,不仅自领其职,更纵兵四掠,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安全。面对如此顽固的割据势力,宪宗坚定信念,不惜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委任裴度为统帅,调集精兵强将,展开对淮西的围攻。历经艰苦斗争,终于在元和十二年(817年)攻克蔡州,生擒吴元济,彻底荡平淮西之乱。淮西平定,不仅极大地提振了中央军的士气,更对其他藩镇产生了强烈震慑。

    淮西平定之后,成德、横海、幽州等原本态度摇摆或有所异动的藩镇,见中央决心之坚、军力之盛,纷纷主动表示归顺,接受朝廷任命的新节度使,唐朝版图在宪宗手中得到了显着巩固。至此,自唐代宗广德年间以来长期困扰朝廷的藩镇跋扈局面得到了暂时性的遏制,中央集权得到显着加强,国家呈现出久违的统一与安定。

    四、政治风气:直言极谏与君臣和谐

    在宪宗李纯的统治时期,政治风气的显着改善成为了其施政的一大特色与成就。这位中兴之主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力倡直言极谏,将其视为衡量臣子忠诚与才能的重要尺度。他身体力行,秉持“为君推诚,为臣尽忠”的原则,展现出虚怀若谷的王者风范,对臣下意见持开放接纳态度,营造出唐朝中期罕见的开明政治氛围。

    宪宗深知,要实现国家的中兴大业,不仅需要强有力的军事行动来平定叛乱、巩固边疆,更需要清明的政治环境来凝聚人心、激发士气。他深知士人阶层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那些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贤良之士。因此,他积极倡导并维护一种鼓励言路畅通、尊重不同意见的政治文化。

    宪宗的做法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他鼓励群臣无论职位高低,皆可就国事提出批评与建议,甚至对皇帝本人的过失也不避讳。他设立了专门的言官机构,如谏官、御史等,赋予其监督朝政、弹劾百官的职责,确保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无后顾之忧。同时,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