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王家屏康复归来,再次被召回京师,继续担任日讲官,他的复出无疑为朝堂带来了新的活力。王家屏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其为人处事的正直也逐渐为众人所知。
到了万历十年(1582年),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权臣张居正病重,满朝文武纷纷前往寺庙为其祈福,唯独王家屏未参与其中。这一举动并非出于冷漠,而是体现了王家屏独立的人格和对权力的清醒认识。七月,他被擢升为洗马,八月,又升任庶子,这两次晋升显示了王家屏在朝中地位的稳步上升。
万历十一年(1583年)九月,王家屏主持武试,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亮点,显示出他在军事教育方面的见解和能力。随后,他被迁升为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署理翰林院事务,这一连串的升迁不仅体现了王家屏的卓越才能,也反映出朝廷对他的充分信任。
四、入阁辅政
万历十二年(1584年)对王家屏而言,是其政治生涯中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正月,他被任命教习庶吉士,不久后,晋升为礼部右侍郎,随即改任吏部右侍郎。年末,王家屏的官职再度跃升,他以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正式加入内阁,参与国家最高层的决策。在内阁中,尽管王家屏的排名靠后,但他处事公正,坚持法度,以刚正不阿的态度赢得了同僚的尊敬。
万历十四年(1586年),王家屏因继母去世而请假丁忧,回归故里。两年后,即万历十六年(1588年),在内阁首辅申时行的推荐下,王家屏被召回,但面对圣旨,他以谦逊的态度数次请辞,展现了其淡泊名利的一面。然而,明神宗的坚持最终使王家屏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重返朝堂,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入阁。
入阁后,王家屏不仅积极谏言,还勇于承担。万历十七年(1589年),他请求明神宗在万寿节接受朝贺,此举促使神宗短暂露面。然而,当大理寺评事雒于仁以“四箴”疏直言进谏,触怒神宗时,王家屏挺身而出,上疏申救,甚至自请罢斥,体现了其敢于担当的精神。此事最终以雒于仁被贬斥为民而告终。
万历十八年(1590年),王家屏与申时行等辅臣在册立太子的问题上与神宗产生分歧,尽管面临神宗的不满,他们依然坚持己见,请求立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