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迎接明朝的大规模反击。明朝方面,神宗委任杨镐为辽东经略,集结了包括叶赫、朝鲜等部在内的约十万大军,号称二十万,准备一举摧毁后金。
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再次出击,攻占叶赫部二十余寨,正当此时,明朝大军逼近。面对四路明军的围攻,努尔哈赤采取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将主力集中于赫图阿拉附近,以应对最直接的威胁。
二月末,努尔哈赤得知杜松率领的西路军已接近萨尔浒,决定先发制人,集中兵力迎击杜松。三月初,杜松军深入萨尔浒,兵力分散,努尔哈赤趁机发动攻击,明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紧接着,努尔哈赤转兵北上,迎击马林的北路军,同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马林仅率数骑逃脱。
南路军由刘綎率领,因山路崎岖,行军缓慢,未能及时支援。努尔哈赤在击败北路军后,设伏阿布达里岗,诱使刘綎轻装急进,结果刘綎中伏,兵败身亡,南路军亦被全歼。
杨镐坐镇沈阳,未能有效策应各路明军,待杜松、马林两军战败后,匆忙调回李如柏军,但为时已晚。李如柏军在虎拦岗遭遇后金哨探的虚张声势,引发恐慌,自相践踏,损失惨重。
萨尔浒之战,后金以少胜多,不仅粉碎了明朝的围剿计划,还极大削弱了明军在辽东的力量,为后金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基础。
七、席卷辽东
在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的后金势力迅速膨胀,他开始着手征服辽东地区,目标直指明朝的辽东防线。天命四年(1619年)至天命十年(1625年)期间,努尔哈赤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彻底改变了东北地区的政治版图。
天命五年(1620年),努尔哈赤运用智谋,成功夺取了开原和铁岭,这两座城市是明朝在辽东的重要屏障,它们的沦陷意味着明朝失去了在这一区域的关键防御点,为后金的西进打开了通道。同年,努尔哈赤对叶赫部发起了致命一击,叶赫东西二城被攻破,叶赫首领金台石、布扬骨被杀,叶赫部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进一步削弱了明朝在东北的盟友力量。
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将都城迁至辽阳,开始建设东京城,这标志着后金的中心从赫图阿拉向辽东腹地转移,显示了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