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二月二十八日,诸贝勒都写出了自己的誓词,并送交皇太极审阅。随后,代善、阿巴泰、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萨哈廉、杜度、岳托、豪格等诸贝勒先后宣读了修改后的誓词。恰逢此时,来自漠南蒙古的外藩诸贝勒也赶到盛京,要求皇太极接受尊号。满蒙诸贝勒联合恳求皇太极即位为皇帝。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同时,文馆也被改组为内三院,鲍承先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这标志着他在清朝政权中的地位达到了顶峰。两年后,即崇德三年(1638年),鲍承先又被任命为吏部右参政。
崇德四年(1639年),随着汉军八旗的创立,鲍承先被编入汉军正红旗,这反映了他在清朝统治体系中的重要性。
崇德五年(1640年),鲍承先随同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围困锦州。在这一过程中,鲍承先负责防守衮塔。然而,在耕作季节,明军伤害了清朝的农民,鲍承先未能及时出兵救援,这一行为被认为是畏缩退避,按律应该处死。但是,皇太极宽恕了他,只是将他投入大牢。后来,鲍承先因病被释放。
顺治元年(1644年),随着清军入关,清世祖顺治帝在北京定鼎。鲍承先跟随顺治帝入关,并因功得到了顺治帝的赏赐,包括银币和鞍马。
顺治二年(1645年),鲍承先逝世。顺治帝命令大学士范文程检查鲍承先的装殓和安葬准备工作,并赐予祭品,以此表示对这位曾经的重臣的尊重与哀悼。
四、结语
鲍承先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了个人选择如何影响其一生的命运。无论是他的投降行为还是他在清朝政坛上的角色,都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讨论素材。虽然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复杂的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鲍承先在明清易代的关键时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