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柳如是在困难时刻给予的支持和鼓励的感激之情。
出狱后的钱谦益被限制居住在苏州,并寄寓在拙政园。这段时间里,他虽然失去了自由,但依然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热情。钱谦益在这一时期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但他凭借着柳如是的坚定支持和自己的文学才华,度过了这些艰难的日子。
四、暗中复明
顺治六年(1649年),钱谦益从苏州返回常熟,表面上他过着退隐的生活,但实际上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的反清复明势力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年,他还致信南明桂王政权桂林留守瞿式耜,用“楸枰三局”作比喻,痛陈天下形势,提出了当务之急、要着和全着,并报告了江南清军将领的动态及可能争取反正的部队情况。瞿式耜收到信后,非常感动,上奏桂王说钱谦益虽身处异族之中,却从未忘记明朝,他的规划和形势判断准确无误,充满了忠诚和义气。
顺治七年(1650年),钱谦益不顾年迈体弱,多次亲自前往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宝反清。他的行动展示了即使在身体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为恢复明朝而努力。
顺治九年(1652年),李定国攻克桂林后,按照桂王的命令,以蜡丸书的形式命令钱谦益及前兵部主事严拭联络东南地区的反清力量。钱谦益接到命令后,“日夜结党,运筹部勒”,积极筹划反清复明的行动。
顺治十一年(1654年),郑成功、张名振北伐时,钱谦益和柳如是积极响应,倾尽家财资助抗清义军。起事失败后,钱谦益并未灰心,继续与反清复明志士如魏耕、归庄、鹤足道人等秘密策划,以接应郑成功再度北伐。为了便于联络各地的反清力量,钱谦益还在长江口白茅港建造了红豆庄作为隐居之所,以便刺探海上消息。
顺治十七年(1660年),郑成功、张煌言率水陆大军再度北伐,接连攻克数镇,钱谦益为此激动不已,赋诗作歌颂抗清之师,直斥清廷暴行。然而,当这次北伐再次失败后,钱谦益感到深深的挫败和绝望,痛感“败局真成万古悲”。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着自己对明朝的忠诚。
清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在八十三岁高龄时去世,葬于虞山南麓。在他去世后,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