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
消息传出后,陕西百姓十分震惊和不满。莫洛在陕西期间,不仅有效应对了饥荒,还采取了许多措施减轻百姓负担,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支持。百姓们不愿失去这样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纷纷上书请求朝廷重新考虑这一决定。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强调莫洛的公正无私以及他对陕西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这种情况下,陕西的其他官员也开始行动起来。甘肃巡抚、提督等人意识到,如果莫洛离开,可能会对当地的政治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他们联合上书康熙帝,力陈莫洛的政绩和为人,请求恢复其职务。
最终,在百姓和官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康熙帝重新审视了莫洛的案件。康熙帝本人也了解莫洛的为人及其在陕西的工作表现,他意识到莫洛深受百姓拥护的事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官员是否清廉能干的重要标志。因此,康熙帝下旨恢复了莫洛的职务,并在旨意中高度赞扬了莫洛深得民心。
四、坚定立场
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朝政坛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波,这场风波的核心人物是平西王吴三桂。吴三桂提出了撤藩的请求,这一举动引发了朝野的广泛关注和激烈的辩论。大多数朝臣担心撤藩可能导致藩王们起兵叛乱,从而主张保留藩镇制度。然而,莫洛却持有不同的观点,他坚定地认为应当撤销藩镇,以防患于未然。
莫洛认为,藩镇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隐患,它不仅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还可能成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他多次在朝会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撤藩不仅可以加强中央集权,还能从根本上消除可能的叛乱根源。莫洛的这些观点得到了一部分官员的支持,但也遭到了不少反对者的批评。
然而,就在年底,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的消息传来,让整个朝堂陷入了震惊之中。吴三桂原本是明朝末年的边防将领,后归顺清朝,被封为平西王,管辖云南、贵州等地。他的叛乱不仅打破了清朝内部的平衡,也给周边省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四川提督郑蛟麟响应了吴三桂的号召,使得陕西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莫洛的立场在这时显得尤为重要。他坚持认为,之前提出的撤藩建议如果能够得到实施,或许可以避免这场叛乱的发生。在叛乱爆发后,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