艘荷兰军舰,并夺取数艘船只,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12月20日,荷兰大员长官揆一签署投降条约,率领残敌五百人退出台湾。
十、愤而去世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帝去世,皇三子康熙帝继位。同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但不久之后,他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郑氏降将黄梧向清朝当权者鳌拜提出了“平贼五策”,其中包括实施长达20年的迁界令,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地区强制迁徙居民,以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销毁沿海船只,禁止任何船只下水;同时,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被处决(有说法是在宁古塔流放处被斩,也有说法是在北京菜市口被斩);挖掘郑氏家族的祖坟;并移驻投降的官兵,让他们分垦荒地。
这一系列举措对郑成功造成了沉重打击。他连续听闻噩耗,先是父亲被处决,接着是清朝的严厉措施,这些都对郑成功的精神状态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他还得知自己的儿子郑经与四弟的乳母私通,这让他感到极度愤怒和失望。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6月23日),郑成功突然病逝,年仅39岁。据记载,他临终前曾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并抓破自己的脸面。
关于郑成功去世的具体原因,历史记录有所不同。一些记载指出,郑成功的病情最初并不严重,他还能看书、观台、饮酒,但有人认为他可能是被下毒害死。李光地的《榕村语录续集》提到,一名医生诊断郑成功为中暑,并给他开了凉剂,但郑成功服药后当晚去世。夏琳的《闽海纪要》中记载,郑成功在去世前拒绝服用都督洪秉诚调制的药物,随后“顿足抚膺,大呼而殂”。林时对的《荷锸丛谈》则描述郑成功“骤发颠狂”,“咬尽手指死”。
据《台湾县志》记载,在郑成功生病期间,天气异常恶劣,伴随着天昏地暗、黄风大作、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等自然现象,似乎预示着不祥。五月初八,郑成功去世。
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经自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接掌了台湾。郑经改东都明京为东宁,并依照陈永华的建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继续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成为南明抗清的最后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