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60章 朱以海:明末悲歌(3/6)
政权地处抗清前线,客观上为隆武朝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因此,隆武朝廷的实际掌控者郑芝龙对这种局面感到满意,甚至有了按兵不动的借口。朱以海的这种做法虽然表面上是对隆武朝廷的挑战,但实际上也为南明政权的整体利益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然而,朱以海的这种行为也导致了官职的混乱。为了争取支持,他不惜以高官厚爵来收买人心,这导致了官僚体系的紊乱,也加剧了南明政权内部的腐败现象。

    四、声势大振

    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清朝派遣大军征讨浙东,恰逢这一年夏季浙江久旱无雨,钱塘江水 涸 流 细 。清军发现江水浅到仅能淹没马腹,于是分兵两路进击绍兴。方国安负责的钱塘江防线瞬间土崩瓦解,大批明朝官吏投降清军。五月二十九日夜,朱以海在张名振等人的护卫下紧急离开绍兴,经台州乘船逃往海上。在出走之前,朱以海派遣靖夷将军毛有伦保护家人退往台州,但毛有伦却自作主张,改道蛟关以便进入海域,不料途中遭遇叛将张国柱,朱以海的家眷被押往杭州。

    清廷以此为要挟,派使者前往通告朱以海,要求他剃发归降。然而,朱以海坚决拒绝,并愤怒地抨击清军“平夷我陵寝,焚毁我宗庙”。他的强硬态度赢得了部分明朝遗臣的尊重和支持。

    朱聿键被清军杀害后,一些不愿投降清廷的文武官员转而支持朱以海,这使得他的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这时,张名振不失时机地提出了“隆中对”式的策略。他向朱以海阐述了先三分天下,建立根据地,再逐步收复失地的战略方针。具体步骤包括:首先攻取清军兵力薄弱的福建,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其次,利用“监国”的名义和声望,招揽人才,逐步增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同时,妥善处理好与海外邦国的关系,争取朝鲜和日本的支持;在西南桂王称帝的情况下,不再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让桂王政权尽量拖住清军。这样一来,就能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待江南空虚之时,用精兵袭取南京,明朝复兴便有望实现。

    朱以海对这一策略极为赞赏,决定按照张名振的建议行事。同年六月,朱以海在张名振等人的保护下抵达舟山。割据舟山群岛的黄斌卿借口自己是隆武朝廷所封,拒绝接纳朱以海入城,鲁王君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