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未定的情况,提出了十条“防范”措施,包括慎重选择安西将军、挑选精锐部队、加强战马饲养、勘查口外水草、携带武器、储备弹药、筹备粮草、就近准备银两、加固城垣、以及在附近区域种植牧草。
这十条措施表面上是为了加强防御,但实际上为清廷出师平定准噶尔做好了准备。当时乾隆帝尚未作出出师决定,尹继善的这些措施显示了他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正因为如此,当大军平定伊犁后,乾隆帝特地召尹继善前往热河,参加宴请归降的“诸夷”,并称赞尹继善“厚重有体”。
尹继善在朝野上下享有崇高声誉,尤其是在东南地区任职长达27年,深受百姓爱戴。每当他来到某个地方,老幼都会奔走相告,欢呼庆祝。在他去世时,军民悬挂画像,悲痛万分。实际上,早在雍正末年和乾隆初年,尹继善就已经被朝野上下看好,被视为未来宰辅的人选。然而,尽管他年富力强,却长期在外省任职,直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才被召回京师,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此时他已经年届古稀。
三、与乾隆冲突
在传统社会中,长期在官场中历练的人往往难免沾染一些官场习气,尤其是那些地位显赫、声势浩大的官员更是如此。尹继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他既有清廉自持的一面,也有善于揣摩上意、巧于趋利避害的一面。袁枚曾以诗句“身如雨点村村到,心似玲球面面通”来形容尹继善,大学士史贻直听后笑道:“画出一个尹元长。”
尹继善为官清廉,年轻时即以清廉自爱着称。然而,他性格机敏,为人老成,尤其擅长揣摩皇帝的心意,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忠诚与才干。例如,在雍正六年(1728年),尹继善刚上任不久,便迎合雍正帝的喜好,以清理亏空、积欠为由,不惜贬低前任官员。他声称:“虽拖欠之故,亦有岁时丰欠不齐,然大半皆从前各官邀誉市恩,怠玩之所致也。”他还表示自己“才识短浅,不敢云必能清理,惟以朴诚自矢,一往直前,断不敢邀誉市恩,随声附和。”雍正帝对此表示赞同,并鼓励他秉公实力办理。
然而,尹继善的这些做法也显示了他善于利用时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事实上,雍正帝后来命令暂停征比,江南百姓才得以避免一场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