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派尹继善严审此案,要求查明真相。事实上,庄有恭擅自准许赎罪一事,此前曾告知尹继善。庄有恭与尹继善关系密切,庄有恭是乾隆四年(1739年)的进士,尹继善曾是其读卷官,并力荐其才,两人因此成为知交。当此案爆发时,尹继善一方面试图为庄有恭遮掩,另一方面却未主动供出自己早已知晓内情的事实。乾隆帝见尹继善迟迟未能查明实情,大怒,下令将庄有恭押至南巡接驾处,由乾隆帝亲自派大臣审讯。尹继善惧怕,这才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盘托出。
乾隆帝降旨批评尹继善:“庄有恭办理朱路黩罪外结一案,尹继善既经庄有恭告知,在存心公正者,即应据实参奏,请旨察议,否则正言阻止,庄有恭自不敢视为泛常,纵意手滑,致干重辟。及奉到谕旨,尹继善亦当备述前情,一面速为办理,乃迟回观望,希图模棱了事。经朕屡行饬催,并降旨庄有恭革职拿问,始称原曾与闻。是庄有恭之罪,乃尹继善实有以纵之,且酿成其事,始终皆由于尹继善。”最终,此案从宽了结,庄有恭虽被革职,但不久即被授予湖北巡抚,而尹继善因办理南巡有功,未受处分。
尹继善在乾隆朝屡遭斥责,深知自己受宠程度已不如雍正时期。因此,他变得愈发小心谨慎,时刻保持警惕。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乾隆帝指责尹继善沽名邀誉,四月,尹继善即上奏请求革除其长子户部员外郎庆云的职位,并将其发往锦州看守坟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帝任命富尼汉为安徽按察使,尹继善又主动奏请,称富尼汉是其亲兄之女婿,同官一省实觉不便,建议将其另加录用。实际上,按照清朝规定,侄女婿并无须回避。
尽管尹继善生性豁达,胸怀开阔,但多次受到斥责,内心难免感伤。他曾和袁枚诗中有“鸟入青云倦亦飞”之句,吟诵时不禁唏嘘不已。袁枚感叹道:“想见当局者求退之难。”
此外,尹继善与鄂尔泰虽为至亲,但鄂尔泰对其人品有所微词。乾隆七年(1742年),袁枚赴江南任职前与鄂尔泰话别,论及当代名臣,鄂尔泰对尹继善意未满,唯独对总河顾琮赞赏有加,称其为“铁汉”。然而,袁枚赴江南后,与尹继善频繁来往,情谊深厚,而与顾琮仅有一面之缘。究其原因,大概是两人性格相近,均为风流倜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