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如严格按照条约办事,不使列强有进一步侵略的机会。他还提议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便更有效地处理外交事务,并设立南北口岸管理大臣,增加关税收入,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
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奕、文祥、桂良等人向咸丰帝上疏,正式提出了这一系列建议。咸丰帝批准了这些主张,并得到了湘军首领曾国藩等地方实力派的支持。随后,奕积极与英、法联系,请求他们在军事上提供援助。清廷甚至考虑将大沽口的炮台交由英法军队防守,以防止太平军从海路北上。英法两国欣然接受了清廷的请求,并表示愿意派遣军队协助清军作战。
在此背景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1861年12月10日正式设立。这是一个全新的政府机构,专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在此之前,清廷并无专门的外交部门,所有涉外事宜均由各部院临时处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初步形成。这个机构不仅负责外交事务,还逐渐掌握了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方面的大权,成为了一个决策与管理一切涉及洋务的总衙门。
随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建立,奕开始积极推动一系列自强措施,特别是军事现代化。他在奏折中指出,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自强的关键在于练兵,练兵的基础则在于制造先进的武器。因此,奕建议购买洋枪洋炮,并雇佣外籍工匠教授制造技术。咸丰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很快安庆军械所应运而生,开始了仿造洋枪洋炮的工作。
五、亲王议政
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朝宫廷内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政治变革,即辛酉政变,这次政变深刻影响了清朝晚期的政治格局。
当时,清朝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严重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列强环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侵蚀着中国的权益。在此背景下,亲王奕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远的战略眼光,首倡洋务运动,力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来挽救清王朝的颓势。他不仅积极参与洋务事业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和贯彻,还努力将洋务思想传播给臣僚,成为洋务派的首领。
然而,奕的政治抱负并未得到清廷内所有势力的支持。咸丰帝在位时,与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