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278章 恭亲王奕?:从皇室贵胄到洋务先锋(6/11)
的隔阂颇深,奕的内外政策也常常被搁置不理。咸丰帝去世后,幼主同治继位,遗诏令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顾命辅政。但奕却被排除在顾命大臣之外,这进一步加深了他与载垣、肃顺等人的矛盾。

    此时,奕看到了政变的机会。他与被肃顺裁抑的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达成一致,准备夺取最高权力。在慈禧太后的示意下,一些御史先后上疏请求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但遭到了载垣、肃顺等人的坚决反对。然而,慈禧太后和奕并未放弃,他们暗中加紧部署,等待时机。

    八月,奕以奔丧为名,到热河叩谒梓宫,并成功取得了列强的支持。在奕的劝诱下,慈安太后也站在了慈禧太后一边。两宫太后以垂询家属私事和叙说亲情为名,两次召见奕,终于达成了默契。奕认为,要发动政变,必须早日还京。他向慈禧太后保证,外国无异议,如有难,惟他是问。慈禧太后遂与奕密商回京发动政变的计划。

    奕回京后,尽力争取到了部院大臣和京津防务的武装力量的支持。九月二十八日,慈禧太后携同治帝从热河先行抵达北京,并立即召见奕和其他亲信大臣秘密部署。次日黎明,奕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奉“特旨”捉拿了载垣、端华等人,并派兵迎捕了肃顺。顾命八大臣束手就擒,或被杀,或令自尽,或“革职”、充军。旋即废除“祺祥”年号,改元同治。

    十一月初一日,在紫禁城养心殿举行了垂帘大典。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而奕因参与政变有功,被任命为领班军机大臣兼摄首席总理衙门大臣,权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六、妥协与御侮

    辛酉政变的成功不仅稳固了奕在清廷中的地位,也使得西方列强对清朝的政策感到满意。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认为,通过支持奕上台,英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清朝政府的顾问。法国驻华公使也在日记中表达了对政变结果的满意,认为这将使得未来的谈判更加容易进行。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奕采取了与列强“和好”相处的策略,以确保清朝能够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维持统治。

    奕所倡导的洋务运动主要围绕着“灭发捻为先”的方针展开。他认为,只有首先平定内部的叛乱,才能有效地抵御外部势力的威胁。为此,他大力支持曾国藩、李鸿章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