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反戈一击的地头武士,将越前作为一揆的领土。随后,受本愿寺法主显如命令前往越前赴任的守护代下间赖照,因其恶政更甚于前任领主桂田长俊,导致一揆内部持续分裂。
同年4月,武田胜赖为讨伐在武田信玄死后背叛武田家、转而成为德川家康家臣的奥平贞昌,率领一万五千人的兵力前往攻击奥平贞昌所在的长筱城。然而,奥平军的顽强抵抗使得武田军在进攻长筱城时花费了比预期更长的时间,仍未攻下。
织田信长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时机,于5月12日率领三万大军从岐阜出发,5月17日在三河的野田与德川家康的八千兵力会合。织田德川联军的总兵力达到三万八千人,并于5月18日在设乐原布阵。5月21日,织田德川联军与武田军展开激战(即长筱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织田信长创造性地将铁炮队分成三队,采用了节省装填时间的三段射击战法,这一战术大大提高了织田军的火力密度。尽管有人质疑这一战术的真实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织田德川联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同时,成功防御长筱城的奥平贞昌也得到了织田信长的嘉奖,被赐予“信”字,改名为奥平信昌。
长筱之战后,织田信长看到了一揆内部持续分裂的机会。8月,他率领军队前往越前。尽管一揆军进行了抵抗,但在内部已分裂的情况下,他们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以下间赖照与朝仓景健为首的越前加贺门徒在战役中被织田军击毙。在给村井贞胜的信件中,织田信长描述了越前的惨状:“到处都是死尸,一点空地也没有。真想让你看到此景。”这一描述反映了战场上的残酷景象。
此外,记载了前田利家从军经历的石碑也保留至今,上面刻写着:“一揆奋起,此后前田又左卫门大人活擒一揆千人。依法处刑以磔刑、下热汤、下油锅。如此等事。一笔记下。”这表明了织田军对待一揆众的严厉手段。
十二、第三次信长包围网
天正四年(1576年)1月,与织田信长原本友好的丹波大名波多野秀治举起了叛旗。紧接着,石山本愿寺再次举兵,反织田信长的势力开始增强。为了应对这一局势,织田信长在4月派遣大将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和原田直政率领三万军队前往大阪。然而,在苇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