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第34章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者的遗产与东西方文明的桥梁(9/11)
略,将部队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对付不同的敌人。他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波拉斯的中军,同时命令步兵方阵抵挡战象的冲击。尽管战象给马其顿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亚历山大的部队最终还是突破了波拉斯的防线,迫使波拉斯退却。

    战后,亚历山大对波拉斯的勇敢和尊严深感钦佩,决定释放被俘的波拉斯,并恢复他的王位。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波拉斯的忠诚,也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支持。通过利用西北印度各邦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亚历山大软硬兼施,迅速占领了西北印度的广大地区。

    然而,随着亚历山大继续深入印度的心脏地带,他的军队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长期的紧张作战使士兵们疲惫不堪,加之对印度热带气候的不适应和军中瘟疫的流行,士兵们的士气逐渐低落。他们开始拒绝前进,要求回家。士兵们举行了集会,甚至发生了哗变。这种情况迫使亚历山大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计划。

    最终,亚历山大决定只留下一部分人驻守战略要地,将大部分军队撤出印度。他制定了详细的撤退计划,将军队分为两路。一路由海军将领奈阿尔科斯率领,取海道沿伊朗海岸进入波斯湾。另一路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从陆路经伽德罗西亚和卡曼尼亚沙漠而归。

    在撤退过程中,亚历山大继续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沿途击败了不服从他的部落,确保了撤退路线的安全。尽管撤退过程充满了艰辛,但亚历山大始终保持着对军队的控制,确保了撤退的顺利进行。

    回到巴比伦后,亚历山大并没有停止他的探索精神。他派人进行了一系列探险活动,包括查明印度河的入海口,寻找波斯湾,并绘制海岸地形图。他还想查清里海究竟是海还是湖等。这些探险活动不仅丰富了当时人们对地理的认识,也为后来的航海和探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前324年初,马其顿海陆两军在巴比伦境内的奥皮斯城会师。由于归途中的大量消耗,亚历山大的军队已所剩无几。将近10年的亚历山大远征,到此结束。

    七、短暂稳定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之旅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文化和政治融合的尝试。在公元前326年,随着他击败了印度的波斯总督,亚历山大开始意识到,仅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