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迅速反应和坚定意志,不仅恢复了生产,还提升了工厂的现代化水平,使其更加高效和安全。
当时的美国几乎完全依赖国外资源来获取对许多生产工艺至关重要的基本煤焦油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对于炸药的生产尤为重要,因此爱迪生建立了生产这些衍生物的工厂。他的工作被公认为为当今美国煤焦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爱迪生不仅解决了战时物资短缺的问题,还为美国的化学工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约瑟夫斯·丹尼尔斯,时任海军部长,预见到国家的备战计划需要技术进步。1915年,爱迪生应邀担任新成立的海军咨询委员会(naval nsultg board)主席,该委员会是今天海军部大型研究部门的前身。1952年12月3日,爱迪生的巨型铜像在马里兰州阿纳科斯蒂亚实验室的购物中心揭幕,以纪念这位发明家——海军研究实验室的创始人。
随着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脚步日益临近,海军咨询委员会试图组织美国顶尖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才能,为美国军队造福。爱迪生赞成有备无患,并接受了任命。他安排着名科学家与他一起在咨询委员会工作,还向政府提供了他的实验室设施。咨询委员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针对德国潜艇的威胁。爱迪生向海军提供了许多发明和想法,其中包括通过移动船只的声音探测潜艇的装置和方法、探测敌机的装置和方法、通过测距定位炮位的装置和方法、改进型鱼雷、探照灯高速信号快门和水下探照灯。爱迪生实验室推出了这些及其他许多重要的设备和配方。
尽管海军咨询委员会没有为盟军的最终胜利做出显着贡献,但为科学家、发明家和美国军方之间未来的成功合作开创了先例。战争期间,70岁的爱迪生在一艘借来的海军船只上,在长岛湾花了几个月时间试验探测潜艇的技术。
四、战后生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虽然已经年过70,但他依然充满活力,全身心投入到科学和工业的进步中。爱迪生曾说过:“等我到了100岁,就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轻松一下了。” 这句话充分展示了他不畏年龄、永不停歇的精神。他的人生目标始终是通过自己的发明和努力,使人们进一步摆脱苦役,创造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