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着身旁的朋友感慨道,手中紧握着入场券,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论坛上,姜初夏和秦赫岚轮流上台,用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详细解释了他们项目的运作原理、安全措施以及对社会的长远影响。台下的观众时而点头赞同,时而眉头紧锁,显然被这场思想的碰撞深深吸引。
“我必须承认,之前我对你们的项目有所保留,但现在,我看到了你们的努力和诚意。”一位中年教授在提问环节站起身,语带敬意,“请问,你们如何确保技术的普惠性,不让任何一个人被这股科技浪潮落下?”
秦赫岚微笑,接过话筒:“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正在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设立专项基金,为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论坛接近尾声,一对老年夫妇缓缓走向台前,老先生轻拍了拍姜初夏的手背,眼中满是慈爱:“年轻人,你们做得很好。我们这一代,见证了太多因为技术发展而被遗忘的人。看到你们这样用心,我们很安心。”
“谢谢您的鼓励,我们会继续努力。”姜初夏眼眶微湿,这份来自前辈的认可,比任何奖项都来得珍贵。
夜幕再次降临,论坛结束后,姜初夏和秦赫岚走在回家的路上,两旁的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今天,我听到了很多声音,有肯定,有建议,甚至还有批评。”秦赫岚打破沉默,“但我觉得,这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没错,”姜初夏点头,“每一次质疑,都是我们完善自我的机会。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一名气喘吁吁的年轻人追了上来,手里拿着一本笔记本,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姜小姐,秦先生,请问可以给我签个名吗?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你们是我的偶像!我希望将来也能像你们一样,用技术改变世界。”
姜初夏和秦赫岚相视一笑,接过笔记本,分别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在无数双年轻眼睛的注视下,继续前行。
“记住,”秦赫岚在签名旁写下一行小字,“梦想不会发光,发光的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