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 第340章 灰沟营堡(2/4)
虏一入寇直接顺着黄河边上就可以冲到府谷县去,从灰沟营堡沿着黄河边到府谷县不到一百里地,套虏的骑兵部队最慢晚上就到了府谷。

    在这种情况下灰沟营堡没兵防守的话,其他沿边各堡寨要想去堵截套虏得在好几个时辰之后才能出动。等到其他堡寨的边军出动之后套虏已经冲了进来,再等边军去追击的时候其他套虏已经开始在内地劫掠。最后边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套虏饱掠一番之后扬长而去。

    所以从这点就可以看出灰沟营堡的战略地位有多重,套虏历来从延绥镇东段入寇都是走的灰沟营堡。不过今天陕西的反贼倒是给边军来了个反向入寇翻长城往塞外跑。

    延绥镇外长城某处烽火台。

    时间慢慢来到了下午的四点钟左右此时太阳已经开始落山,在延绥镇某处烽火台的东边有一段缝隙,这段缝隙是中间有一条河流穿过所以就没有连上去,不过现在这条河流已经干涸了,因为这是条季节性河流,在冬天的枯水期是没有水的。

    长城从辽东镇一直到嘉峪关这一万多里中差不多有成百上千处地方是有断开的,其中大多数并不是年久失修和人为破坏,而是因为地理因素所导致的。

    延安府属于陕北高原,高原地区多山,自然延绥镇的长城就有很多缺口,不管是内地偷渡和走私的还是塞外的套虏都是从这些缺口里面走。不过有很多缺口只能小规模走动不能大规模行军,但高迎祥搞了多年走私知道那里可以大规模行军,于是高祥迎就带着王铁从这头干涸的季节性河流上面出塞。

    此时的烽火台上空已经出现了一小缕的炊烟,在台楼里面有五名边军,这五名边军正围在一口大锅旁边捞着面条吃,锅里面放着有一些树根和草皮做配菜,不过面条没有多少还没有树根草皮多。就这样的伙食五名边军照样吃的津津有味。

    在这里戍边守台的五名边军其中四名须发皆白看着年纪不低于五十岁,剩下的一人年纪不是很大最多不超过二十岁模样很是年轻。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黄肌瘦看着有些营养不良。不过每天都吃这样的伙食这想不营养不良都很难。

    这些守烽火台的官兵并不是延绥镇的营兵而是附近卫所的军户,他们世世代代都在这里为国家守卫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