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兵备道。
而留在山东地区继续作战的白莲教徒则是进入到水泊梁山以及其北部的东平湖一带继续坚持抵抗,这支白莲教徒始终都没有如同《水浒传》里面一样招安,直到改朝换代都还在继续抵抗。
这山东地区一马平川的地势,铁营带领的各路义军很快就沿着灉水行进到其尽头处,也就是京杭运河、广济渠、大清河三大河流的交汇之处。
在广济渠以南运河以东这一片归属于郓城县所辖,此地因为来往的人群密集以及商业活动频繁,所以此地便有一座集镇名为沙湾镇。
这个地方今天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大概率因为黄河改道的原因在水里面泡着。
义军在还没有抵达沙湾镇之前这里的老百姓和商人都已经跑光了,所以义军占领沙湾镇之后这里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附近的船只也基本上被全部开走了。
无奈之下铁营以及各路义军只能去老乡家里“借”木头,义军将沙湾镇的大量房屋给拆掉,然后在运河上面架设浮桥。
也亏得当下的民间建筑多用的砖木混合结构,那用的木头比砖头都多,大部分的民居基本上除了地基之外就都用木头搭建。
一天左右的时间义军便将运河浮桥给架设完毕,这在沙湾一带的运河宽度仅不到五十米,毕竟在明代运河的作用没有后世清代那么大。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事情在明代是没有的,明朝海运和漕运并用,并不仅仅是依靠运河来往京师输送粮食等一些物资,所以有明一代对于运河进行修建和清理。
这样一来也就给义军快速通过运河提供的基础,这要是运河宽度拓宽到一两百米那这要想架设浮桥和过河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运河西岸,铁营临时帅帐。
此时的运河西南地区密密麻麻的扎着帐篷,在对岸同样也是扎起了一排排的帐篷,而在运河浮桥上不断有义军牵着马拉着物资从浮桥上过去。
铁营的左、右、前三营基本上已经渡过了浮桥到了对岸去,仅后勤协和中营还在运河的西岸,铁营的帅帐也就在运河的边上。
此时王铁和铁营的几个头领还有贺一龙、张一川他们就在王铁帅帐的外面看着运河上人来人往的义军弟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