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之后,璞文堂的学子们陆续交出诗稿。又过了半个时辰,集雅阁中间的竹墙上率先公布出了几张诗稿。
一个是一名七岁孩童的诗稿,字体端正的写着:
荧荧中秋月,灿灿彩灯庭;
清风竹自清,影弄月下影。
众人抚掌:“七岁孩童,得此佳句,工整流畅”。“是啊,还有些诗仙‘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的意味。”“是啊,尤其那一句‘清风竹自清’略见风骨,小小年纪不错不错。”“可见璞文堂所传非虚啊!”大家纷纷赞扬孩童的文采、赞叹璞文堂的教学优良。
另一个是十三岁的张耒的诗稿: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众人连连称赞:“好一句‘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忧而不悲、思之奋起!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魄啊!妙哉!妙哉!”“少年意气,‘夜霜欲落气先清’,此子日后必大有可为!”几个人对张耒的诗赞不绝口,围观众人璞文堂的敬仰之情愈发隆盛。
还有一个是十五岁樊朗的诗稿,笔锋犀利,字体游走龙蛇,刚劲有力:
虚度汴州几春秋,傲骨棱嶒视九州,
他日若得宝剑来,澄清魑魅揽筹谋。
众人哗然:“樊公子真乃一派英武之姿!我朝武将之家也有这等气魄,何患不能收复燕云之地啊。”“此诗颇有几分诗圣的雄浑壮阔啊!”现场也是一片啧啧称奇之声。
接着更是一连公布了好几张诗稿,每一篇都是文采与气魄兼具,治学与天下共济。观望的人和周围的文人对璞文堂的教学无一不信服。纷纷感慨着,璞文堂出的诗文确实不像有些诗文,只讲究文学对仗、字迹工整,却忘了文人也应兼济天下的气度与胸怀。此乃真学问也。
最后竹墙上海公布了一张没有署名的诗稿,字体瘦弱、字迹工整。只见上面写着:
寥寥归雁隐汉星,念念明月照古今,
渐闻清风催更漏,独坐青山光与阴。
众人细细品来,说着:“此番诗句带有淡淡离别愁苦、又有一种超然洒脱。细腻中带着些辽阔,也不失为一种淡泊致远。只是不知为何没有署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