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着自己的账本:“对!”
“去除工资每日二十人六百文铜钱,工钱四十五贯铜钱,即四十五两。”
“去除每日消毒用品八十文,合计六贯铜钱,即六两。”
“”
“最终盈利共计一百二十两。”
顾世昌简直不敢相信:“多少,一百二十两?”
才不到三个月,他们竟然得了这么多钱,哈哈哈哈。
顾宁倒是淡定,这是到本月十五的账单。
接下来几天销量会翻番。
按照之前的约定,顾世昌拿出十二两拿出来给顾宁。
“这是约定的百分之十。”
顾宁没推辞收下了,这是他应得的。
接下来,他也要给他的小伙伴们算一算工资了。
相比于顾家村的,顾记豆腐的账就好算多了。
每日结束后,当日的账本都算的清清楚楚。
直接一算出总数就可以了。
乐哥和小牛忙完围坐在桌子旁,看喜姐儿噼里啪啦的打算盘算账。
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是由早在春秋时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筹算逐渐演变而来的。
它不但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而且是在阿拉伯数字出现之前曾被人们广为使用的一种计算工具。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
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人认为,算盘起源于我国的东汉、南北朝时期。
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曾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着录了14种算法,第13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带四时’。”
“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
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我国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
但是近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数术记遗》中所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