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兰娘和赵璎珞就找上陈氏牙行,请陈牙人帮忙寻找合适的宅子。
戚兰娘笑意盈盈道:“昨天我们刚去过何管事家的乔迁宴,好大一场热闹。”
陈牙人一听就明白了,她们是见高家屋宅找得妥当,才找到自己头上的。先前也没想到,一下子立竿见影钓上了两条“大鱼”。
只是戚、赵二人的身份,让陈牙人一时也分辨不清楚,她们到底是给自己置产,还是帮祝明月代持。
于是试探性地询问道:“二位娘子对屋宅可有何要求?”
戚兰娘利落道:“大小不过三进,适宜中等人家居住。”
赵璎珞道出最终目的,“日后往外出租贴补脂粉钱,到时还得麻烦你呢!”
长安城里什么房子好出租,陈牙人还不清楚么,爽快地应道:“包在我身上。”
脑海里刷的就冒出好几处房源,与两人沟通了一阵后,就约定了看房的日子。
戚兰娘临走前,敦促一句,“地看得如何?”
陈牙人面露难色,“为了这桩事,年前年后鞋底走薄了两层。”
叹息一声,“但现在日子实在不巧。”
春耕在即,但凡能熬得下去的,谁家都不会轻易卖地。
何况祝明月此时买地,如果人家已经在地里洒了种子,她是挖还是不挖呢?
难道陈牙人不想做成这笔生意吗?祝明月出手阔绰,至少会买一个庄园或者大田庄,顶得上他卖几座大宅的中人钱了。
可怜他在长安城里有几分人脉,但手若想伸到外地,就只能人托人,效率自然低下不少。
陈牙人拍着胸脯保证,他一定会加紧速度寻找合适的田庄。
戚、赵两人提前和祝明月打好招呼,抽出一天时间集中看房。
陈牙人准备功课做得足足的,选的都是相距不远的宅子。介绍道:“附近都是长安士子集聚之地,你看这崇义坊,隔壁就是务本坊国子监,长安文华皆在此处。”
赵璎珞一点不客气,“离平康坊也不远。”
很难说这些士子集中在这附近,到底是因为国子监的学问,还是平康坊的莺歌燕舞。
若是男客,陈牙人说不定附和两句“年轻人风流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