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如果是别人的话,秦长青可能不会询问这些问题。
但是对李左车来说,必须弄清这个问题。
首先,由于李牧曾长期对抗秦军,作为后代的李左车理论上对秦应该没有任何好感,如今凭借郭旦一句话即刻决定投诚,秦长青对此感到迷惑。
其次,尽管秦长青地位尊崇,然而李左车乃是赵郡李氏中最具天赋的一人。无论如何不应快速做出抉择,并且六国贵族还在跃跃欲试,他不需要那么早做选择。
另外,李左车怎敢保证秦公子会选择任用?
考虑到李牧当年对抗扬端和与司马尚,并使秦军无功而返,现在尽管司马尚已经故去,而扬端和仍健在;由于两人之间有过节,加之与关中家族紧密合作的关系,他是否会担忧遭到自己的利用呢?
怀着这些疑惑。
李左车笑了。
自若地回答道:
“我对您的疑惑,已有预见。”
“爷爷以前的确曾长期抗衡秦国,并死于其诽谤,可以说我对秦国有些厌憎。”
“用兵如诡,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但是战争事关重大,生死攸关国家存亡;爷爷实际上早有预知,并加以防备,但由于 的不信任,最后相信了奸计并杀害了爷爷;如果说秦国的计谋多么狡猾,不如说 无道昏暗,若他当时相信爷爷的话,纵然秦国再多手段也无法伤害他。”
“这些都是后话。”
“虽然心中对秦有不满,但还远未到仇视的程度。”
“投身秦朝也是基于时局的现实!”
“另外一点。”
“您可能觉得为何我会早早投靠?”
“事实并非如此。起初我并未有意从政或为秦效力;只是因为郭长吏一再劝告才迈出家门,那时纯粹为了应对而已,并不是
“长公子得到了六地一系出身官员的支持,十公子则受到关中士族的欢迎,实际上,两者势均力敌,在某种程度上,长公子还有些优势。”
“但这种优势十分有限!”
“权衡之下,一时难决胜负。”
“但在南海一事之后,结果已经显而易见,十公子显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