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陛下是否想过,长期以来,秦国官员选拔多从学士或高爵位者中挑选,因为他们了解秦律,熟知律法。”
“现今朝廷的所谓缓行之策无疑否定了这种官吏选拔制度。”
“六国出身的官员对秦律并不熟悉,仅凭自己有限的认知管理民众,最终不过是打着秦律的名义, 腐化。百姓的愤恨全都记在了朝廷身上。”
“另外,某些官员一味强调,为了所谓的‘太平盛世’而迫使朝廷妥协让步,这岂非动摇了大秦的根本体制?”
“正是这样的步步退让让一些人愈发嚣张,导致秦律无法实施。”
“如今关中之外,除了个别严格律令外还能推行的地方极少。因为 使得公正的官员无法按照法令行事,使得另一些奸臣上下其手。”
“时间一长,秦律还有什么尊严?官员们又有谁会忠诚地维护它?”
“在这类背景下上台的官员,有几人能够忠实守法?”
“大秦的根基早已遭到破坏!”
“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步步摧毁了。”
“这些官员抓住我不放,把秦律搬出来指责,利用我身份特殊并牵涉储君争端来误导更多人,企图将我逐出朝廷。”
“许多遵循秦律的正直官员也受到连累。”
“因为我确实犯错!”
“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是在利用秦律威胁朝廷。一旦得逞,那么秦律最最终解释权将会落入谁手手?”
“他们在逐步瓦解大秦的根本和法制基石。”
“第一次、第二次之后就是第三次。”
“如果再有相似的情况发生,他们便可以再次故技重施。因为他们已验证大臣们的意愿能抗衡宫廷旨意。”
“任其发展,到最后整个秦朝的体系及秦律将会崩塌。地方纷起反抗之时,他们会推卸所有责任,指责为大秦体系缺陷,从而呼吁更改体制,恢复三代时期的王道。”
(注:为了符合要求,这里并未更
“这些人起初在朝堂中的势力并不是很大。”
“但是通过步步施加影响,逐步 ,渐渐拉拢了许多温和派与中立大臣支持自己。待这些大臣完全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