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拱手言道:窃欲修先人之德,效齐侯之行,举盟会之政,恐人心不肃,欲借重二君之威,以合诸侯于敝邑之盂地。以秋八月为期,若君不弃,倡率诸侯,徼惠于盟,寡人愿世敦兄弟之好,自殷先王以下,咸拜君之赐,岂独寡人乎?
齐孝公闻言,口中唯唯,心中不喜,拱手以让楚成王,请其先署盟约。楚成王亦拱手以让孝公,二君互相推让,半日不决。襄公以为二侯皆许,只是表面客气,于是大喜。
宋襄公:二君若不弃寡人,便请同署。
于是乃出征会之牍,不送齐侯手中,先送楚成王求署。孝公怏怏,先有几分不快。
楚成王览牍,见其中言辞,叙合诸侯重修会盟之意,欲效齐桓公衣裳之会,不以兵车,牍尾宋公先已署名。观罢便自暗笑,便将简牍置于案上,询问宋襄公。
楚成王:既然君自能致诸侯,何必寡人附骥于后?
宋襄公:郑、许等国虽是周天子近族,但已久在君侯宇翼之下;而陈、蔡近者,复又受盟于齐。非乞君威,惧有异说,是以借重上国,见字必来。
楚成王:既是如此,然则齐君当署,次及寡人可也。
齐孝公:寡人于宋,犹宇下之国,招之既来;所难致者,楚上国之威令耳。
语中已颇显抑郁之意,宋襄公不觉。楚楚王闻言,笑而署名,复授孝公。
齐孝公却道:既然有楚,不必有齐。寡人万死之余,幸得社稷不陨,得从末歃为荣,何足轻重!亵此简牍何为?
因怪宋襄公先署己名,再送楚王求署,使齐国附于骥尾,重楚轻齐,所以不署。宋襄公自负有恩于齐,却认作齐孝公甘为宋国附庸,不敢并提,反而大喜,遂收简牍而藏之。
三君于鹿上盘环数日,相揖而别。楚成王既归,详述其事于令尹子文。
子文奇道:宋君狂甚,大王何必许助其征?
楚王笑道:他欲用我,我何不反而用他?寡人欲主中华之政久矣,只恨不得其便。今宋公既倡衣裳之会,寡人因之以合中原诸侯,不亦可乎?宋公为人好名而无实,轻信而寡谋。若伏甲以劫之,其人可虏也。
大夫成得臣:宋喜主盟,必傲诸侯。诸侯未习宋政,莫之与也,我可劫之以示威。劫而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