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风,日将夕矣。
燕王被相国栗腹谄言所惑,命乐毅之子昌国君乐闲为将,将欲伐赵。
乐闲奏道:赵虽有长平之败,但全民习兵,又有廉颇为相,李牧为将,岂可轻伐?
燕王怒道:卿是因汝父坟墓在赵,不欲效力于燕耶?
乐闲闻言惊悚,改言道:臣请试之可也。
大夫将渠切谏:大王方与赵王交欢,转面便即攻之,不信不义,师必无功。
燕王不听,便使栗腹为将,乐乘为佐,率兵十万攻鄗;庆秦为副将,乐闲为佐,率兵十万攻代。自己又亲率十万大兵,在后接应。
三十万大军,已是燕国全部人马,可谓倾国以出。
赵王闻报燕兵将至,召集群臣问计。廉颇自请击敌于境外,又荐李牧为副将。赵王从之,乃发兵十万御燕。十万大军,亦几乎是赵国全部人马。
廉颇与师弟商议,兵分两路。自率五万兵迎栗腹于鄗;李牧引兵五万,迎庆秦于代。
栗腹率众急攻鄗城,十五日不下。廉颇率军赶到,以诱敌之计,只一战便生擒栗腹。又使人往招乐乘,乐乘引军以降。
李牧救代,一战而胜,阵斩庆秦,遣人报捷。
乐闲闻报前军失利,只得率众结寨自保。
廉颇使乐乘寄书招之,乐闲恐回燕获罪,亦降赵国。
燕王喜闻知两路兵马俱都败没,悔不当初,连夜奔回中都,遣使乞和。廉颇不欲赶尽杀绝,于是议于诸将,欲允燕王之请。
乐闲进言道:此番力劝燕王伐赵者,栗腹也。大夫将渠苦谏不听,被羁押在狱。师伯若许燕议和,须释将渠,并拜为相国,则燕赵自此必得安宁。
兼颇从其说,便以此诉于来使。燕王闻使回报,即命将渠释狱,且立即授予相印。
燕王:寡人不听卿言,自取辱败,今将求成于赵,非卿不可。
将渠拜受相印,奏道:乐乘、乐闲叔侄投赵,不得已也。且乐毅昔有大功于燕,大王宜归其妻子,使不忘燕德,则和议可成。
燕王又从之,乃使将渠至赵都邯郸请和,并送还乐闲、乐乘家属。
赵王命将栗腹斩首,封乐乘为武襄君,乐闲为昌国君;重赏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