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之制。其奏略云:
昔之诸侯,封地不过百里,强弱形势格禁,容易辖制。今之诸侯,有至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者,势缓则骄奢淫侈,势急就阻强合纵,抗拒京师。如削割其地,则必萌乱,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多至数十,长子代立王位,其余骨肉但无尺寸之地,致仁道不宣。望陛令诸王推广恩德,分其土地给所有子弟,使之为侯。则人人喜得其封,谁不从之?皇上此举,明以德施恩诸侯,实使诸王分割其地。未许十年,则诸王之势渐渐削弱矣。
武帝览疏大喜,因从其议,乃下发推恩令,行于诸国。更封主父偃为中大夫,炙手可热,宠冠当朝。众臣见之,均欲巴结主父偃,府前车马盈门,旬月间贿赂竟达数千金。
面对众臣行贿,主父偃来者不拒,毫无避忌。
门客不解,由是问道:主公既受陛下之宠,不愁富贵,何必贪贿如此,自污清名?
主父偃:卿其不知。我未发达之时,在齐国频遭儒生欺辱排挤。今既为中大夫,当使故国之人,知我富贵权势,以自愧也。
门客:富而不贵,又何显耀于乡人?
主父偃:先生之言,委实一语中的。我今既为中大夫,权倾当朝,诸侯皆必趋附。若将亲生之女,送入齐王宫中为妃,却又如何?
门客:若果如此,则可一步登天,在齐国永为贵族门第也。
主父偃闻言大喜,于是便命其门客为使,前往齐国,为己女向齐王求婚。
当时齐国君主,乃是齐厉王刘次昌。
厉王生母,乃是纪太后。因欲加固娘家势力,便效当年吕后之举,将自己侄女许给儿子厉王,使为王后。但齐厉王却亦与当年汉惠帝刘盈一般,并不喜其表妹。
纪太后恼怒,乃使亲女管理后宫,除王后之外,将厉王与后宫诸妃就此隔绝。
然而太后之女亦即厉王胞姐,竟因此与齐王乱伦,混作一处。
绯闻传开,朝野皆知。纪太后未料弄巧成拙,至此后悔不及。
便在此时,朝廷内宫却又出现差故。
汉武帝生母王太后,欲将外孙女下嫁诸侯王,但未选定宜嫁何国,犹豫不决。太后身侧有宦官徐甲,乃是齐人,于是进言,宜将郡主嫁给齐王。